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19-11-25 【编辑录入:xwfgtx】 文章出处:校关工委办公室

从学生视角看医患关系
读《三代白衣天使为我留住光明》有感
作者:口腔医学院口腔医学 林 静  阅读次数:5468

  近些年,伤医事件频发,医患关系一度跌入冰点。而文汇报推出的“医院里的温情故事”栏目,则将那些有温度的故事呈现出来,温暖医者,也温暖患者。在《三代白衣天使为我留住光明》一文中,来自眼耳鼻喉科医院的郭秉宽、褚任远、卢奕教授接力救治一位来自黑龙江的马凡氏综合征患者,用仁心给予患者希望,用仁术带给患者光明,用爱心延续了医患深情。在临床轮转实习的最后三周,我有幸待在甲乳科,真切感受了一名外科医生穿上白大衣后肩上所担的责任以及病房里紧张的医患关系。


1574663378547892.jpg


  医生的时间不完全属于自己,也属于病人。医生绝不会只做8小时工作,既然选择了医疗为职业,就注定了和手术做伴的日子。

  早上八点的甲状腺乳腺外科:

  “医生,我乳房出现肿块是不是和我经常喝豆浆有关啊?”、“医生,我昨天摸到自己右乳有个肿块,我该怎么办啊?”、“医生,我该去哪里抽血啊?”、“医生,你帮我看看这个片子”……每天早上查房时,病人总有各式各样的问题,病痛所带来的无助感,让医生成了他们所依赖的人。耐心解答了病人们的担忧之后,医生又开始机械而又不完全重复的工作不变的程序是门诊、收病人、开医嘱、排手术、术前谈话、做手术。一台手术需要两三个小时,偶尔遇上癌变的情况,又得把病人从恢复室推回手术室开始三、四个小时的乳房全切。第一台手术结束了,下一个病人又被推上来,一个接一个。手术室里往往缺乏时间观念,医生们只能趁着接台空隙吃午饭,困了就利用碎片时间,坐在手术地板上靠着墙打个盹。手术经常排到晚上八点,从白天到黑夜,医生做手术到手抽筋已是常事。

  但其实,很多时候,医生并不期待患者知晓他们的辛苦,只是想在他们回天无力时,患者多一些对医学的理性认知,多一些将心比心的理解,理解他们的无奈。

  想起之前看的一则新闻:老人经历6小时抢救后苏醒手写“护士没吃饭”,当时护士的眼泪就下来了,老人的家属随后为护士买来了食品。其实,医患关系的和谐就是将心比心,需要互相理解。但这是一个拥有好的结局的故事。试想,如果经过6小时的抢救,依旧没有成功拯救老人的生命,医患关系还会如此温馨吗?很多患者以及患者的家属总把医生当作神仙,认为医生妙手回春,定能做到药到病除,觉得医生一定能为自己消除病痛。可医学只是一个比例,不是一个承诺,患者及家属会认为医生没有尽力,但医生会无奈医学在病魔面前的苍白。医学还有太多未知,未知所带来的遗憾是不可避免的。可这种遗憾往往不被患者所理解,抢救无效,患者离去时,家人失去理智,一直找医生哭闹,可此时此刻,主刀医生内心的痛楚与无奈又有何人体谅。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当我步入神圣医学学府的时刻,谨庄严宣誓: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这是我们刚入学时的铮铮誓言。当我们步入神圣医学学府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为守护生命而努力,别人可以避开生死,但医学生不行。不经一番寒彻骨,难有梅花扑鼻香,学医不难,学成良医则不易。一千个病人就有一千种不舒服的方式,而对症下药,才是根治疾病的最好方法。相对内科医生而言,外科医生还得考虑适合病人的手术方式与手术切口,曾在手术室看到一个经验丰富的医生在常规的弧形切口、切除肿块后的缝合操作中,缝了又拆、拆了又缝,仅仅是因为患者是一名健身教练,手术缝合后的伤疤可能会给他的职业带来不便。我们每日背着厚重的医学书往返于图书馆和解剖室,无论多少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用药剂量、手术方式都读百遍,以期倒背如流;反复不停的练习操作,只是不愿将来在病人身上划错一刀。以病人为中心,工作要严格,做事要严密,虽然听起来简单朴素,但在实践中却步履维艰。

  医学是一个充满爱与奉献的事业,医路漫漫,作为一名医学生,我们不仅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提高临床实践技能,还必须具备高尚的医德,换位思考,体谅患者的痛楚。我坚信医患关系终有一天是能够走到一起的,多一些将心比心的理解,医患本是可以互相治愈的人。

 


荐稿人:xwf  2019-11-25  执行编辑:xwf  2019-11-25  责任编辑:ffy 2019-11-26

0
 

上一篇谱写共和国攀登的壮歌
下一篇请尊重您的老大!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