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
登录日期:2018-04-30 【编辑录入:lrylry】 文章出处:《解放日报》2018年4月30日头版头条 |
用焊枪书写“中国荣耀” |
张冬伟 |
作者:解放日报记者 刘锟
阅读次数:6488
|
勇攀技术高峰,沪东中华LNG船建造团队焊接纪录超越欧美日韩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有对职业的爱心和恒心,在平凡的岗位上,也一样可以迸发出别样的美。被称为“国宝级技术工人”的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的张冬伟就用手中的焊枪书写出人生的华章。 把薄如纸的一张张殷瓦钢,焊接得天衣无缝,是世界焊接领域的一个技术高峰,也是许多电焊工梦想攀登却又无法如愿以偿掌握的技能。“80后”技校毕业生张冬伟工作仅十多年,就攀上了这个高峰,在钢板上“绣”出了一朵朵漂亮的“花”。 其中最重要的核心部件的焊接——液货围护系统的氩弧焊焊接,一般焊接工无法胜任,必须经过特殊训练,千锤百炼,才有可能作业——液货围护系统的殷瓦钢,薄得像一张纸,一滴汗水滴上去,钢板就会被锈蚀。只要操作稍微不当,一张进口的殷瓦钢就会成为废品,一公斤殷瓦钢要十几欧元。一艘LNG船殷瓦钢消耗量,折合人民币五六千万元。 当知道要成为建造LNG船的电焊工,自己在技校学的技术不够用,必须从头开始学时,张冬伟很沮丧,同时又很欣喜,因为遇到了名师——焊接专家、全国技术能手和央企劳动模范秦毅。 “你不用怕,但必须好好学,好好吃苦头,练就在钢板上能够像‘绣花’那样的本领,就可以成为建造LNG船的电焊工。”师傅秦毅这样告诉他。果然在一次集训中,他吃到了苦头,但这种苦头是他没有想到的,每天需要在钢板上连续练习七八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骨子里不服输的他誓言:“我就不相信不能降服你!” 张冬伟悟性好,憋着一股劲、咬着牙,拼命学,流了比别人多的汗,因此进步也一天比一天快。为了尽快掌握LNG船焊接技术,张冬伟跟在师傅身边仔细观察,学习他的每一个焊接手势,连最小的细节都不放过,有时一看就是几个小时。公司当时选出的16名焊接骨干中,张冬伟是进厂时间最短的,但就是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顺利考取中国LNG船殷瓦焊接G证证书。 张冬伟回忆,当时自己考取G 证成为合格的殷瓦焊工时,见多识广的LNG船船东并不相信一个毛头小伙子,能够承担这样的焊接重任。张冬伟没有丝毫胆怯,信心满满开始了焊接。“咝咝咝”的焊接声中,焊缝一寸寸在延长。船东代表不放心,让他停下来,用专用设备仔细检查了几次,再让他焊几十米试试。围着他的国外专家在掂量着他的技能是否真的精湛,专用检测设备数据表明,质量完全符合标准。船东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伸出了大拇指。 短短几米长的焊缝,需要焊接五六个小时,而任何一个针眼大小的漏点,都会导致液化天然气从船舱泄漏,严重的话,就会造成船毁人亡的灾难,直接经济损失起码十多个亿。殷瓦钢焊接对工人的技能要求几近苛刻,尤其对焊接工人的耐心和责任心是一个极大考验。 一条LNG船,殷瓦焊接总长达140公里,虽然90%是自动焊,但还有14公里特殊位置的焊缝,需要焊工手工完成,沪东中华LNG建造团队曾经创造了一项纪录,在一个大舱完成焊接工作后,经第三方密性检测为0漏点,这一纪录即便欧美、日韩那些曾经建造过LNG船的船厂也没能达到,这是中国船舶工业的荣耀。 如今,张冬伟身边有40余人获得了殷瓦G证等手工焊证书和氩弧焊等自动焊证书,30余人成了多种焊接类型的复合型殷瓦焊工。他们都是经过张冬伟培训或者手把手教出来的,现在都是中国建造LNG船的技术骨干。 做焊工不容易,做一名好焊工,更不容易。穿着厚重的工作服,整日和滚烫的钢板、烟尘打交道,尤其在炎炎夏日,光着膀子都嫌热,电焊工却要捂着厚厚的帆布工作服,在船舱里伴着铁水“战高温”,干完一批活下来时,衣服往往全被汗水浸透。可张冬伟觉得如果能把“花”“绣”得漂亮,那就是其乐无穷的。 如今,沪东中华已成功建造了十多艘LNG船,书写了“大洋上的中国荣耀”,创造了多个中国第一和世界第一。 全国技术能手、中央企业技术能手、全国职业道德建设标兵个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面对荣誉、掌声和鲜花,张冬伟一次次告诫自己,千万不要骄傲。“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几万米、几十万米殷瓦钢焊接没有一个漏点,才是神工妙力,才是铮铮的英雄,才能说为中国船舶工业建造水平的提高再立新功。这就是我的新目标。”张冬伟坚定地说。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2018年4月30日头版头条)
荐稿人:lry 2018-04-30 执行编辑:zjy 2018-04-30 责任编辑:lyh 2018-05-01 |
0 |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暂无相关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