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17-02-10 【编辑录入:xwfgtx】 文章出处:《新华网》2017年2月9日

《中国诗词大会》小才女引爆关注点 决赛古诗你都知道吗?
  阅读次数:10346


201702101


    春节期间,在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上,一位“才女”走进了大家的视线,令人眼前一亮,带来了传统的诗词之风。

 

    比赛结束后,很多人对诗词生发出了浓厚兴趣,希望自己也能出口成章,从此生活富有诗意。那么,你的诗词存储量有多少呢?究竟该怎样学习古诗词呢?


201702102

    在“飞花令”环节中,以“月”为主题,武亦姝和另一位选手陈思婷都说出了哪些诗词?赶紧看看你知道多少:

            陈: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武: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苏轼《水调歌头》

            陈: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武: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201702103


          陈: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宋·苏轼《春宵》

        武: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唐·白居易《暮江吟》
         陈: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武: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牧《山行》


201702104



        陈: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唐·李白《渡荆门送别》

          武: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先秦·《诗经·七月》


201702105


      陈: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唐·沈佺期《独不见》

      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唐·戴叔伦《兰溪棹歌》

      陈: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唐·李白《把酒问月》

    武:梦到故园多少路,酒醒南望隔天涯,月明千里照平沙。——宋·苏轼《浣溪沙·山色 侵蘸晕霞》



题型一:点字成诗

                              例题:
  零骰豆珑
  尘安子作
  碾成泥落

  诗句:零落成泥碾作尘

题型二:飞花令


   “飞花令”本为古人行酒令的一种,原为按顺序吟诵带“花”字的诗词,答不上则罚酒。


节选:飞“春”字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201702106



题型三:解字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中,“松风”指的是? 
  A.吹拂松树的风
 B.一首古琴曲
C.一篇文章
D.一首古诗
答案:B


题型四:解句


某次考试结束后,一男学霸问老师:“画眉深浅入时无?”他的意思是:
  A.询问老师是否需要帮忙
  B.打听自己考试分数如何
            C.想知道自己和女学霸谁的成绩更好

答案:B


201702107


题型五:解篇


苏轼与好友张怀民夜游承天寺,请问他们不可能看到什么景象?
   A.小斋幽敞明朱曦
   B.提灯的萤火虫

                C.在松针稀疏处闪烁的小镇灯火

                                             D.慈乌夜啼

答案:A


000

诗不在背,重在理解

《中国诗词大会》的小选手侯尤雯说了四点:一理解、二写、三对比、四背诵。


一、理解

  看到一首诗后,不要忙着背,而是先去理解这首诗的全部意思。


二、写

  在领会这首诗的全部意思后,试着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创作一首诗。


三、对比
  将自己写的诗和原作进行一番对比,看有无重合的地方,理解同一个意思原作为什么要那样表达。这也是对写作能力极好的锻炼。


四、背诵

  在经历了上述三个步骤后,你就会发现,背一首诗是十分简单的事情。


201702108



    听了这些,你是不是要去行动了?拿起《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人间词话》等,开始读起来吧!人生自有诗意,叶嘉莹说:“只要是有感觉、有感情、有修养的人,就能够读出诗歌中所蕴含的充足的、真诚的生命,并且生生不息。”


愿你爱上诗词之美。



荐稿人:xwf  2017-02-10   执行编辑:lxl 2017-02-10  责任编辑:lry  2017-02-10

0
 

上一篇送别余旭
下一篇中华诗词宣时代先声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