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
登录日期:2025-03-10 【编辑录入:wls】 文章出处:学习强国 |
诗词赏析|清平乐·会昌 |
作者:学习强国
阅读次数:216
|
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 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 更加郁郁葱葱。 赏析: 这首词是毛泽东在中央苏区填的一首词,表现了作者豪迈的气概,宽广的胸怀,对革命胜利的乐观精神和坚定信念。诗人曾在1958年12月21日批注此诗时写道:“1934年,形势危急,准备长征,心情又是郁闷的,这一首《清平乐》如前面那首《菩萨蛮》(按即《菩萨蛮·黄鹤楼》)一样,表露了同一心境。”而当时的实际情况亦如此,1933年9月,蒋介石指挥国民党部队的百万人向中央苏区及周边革命根据地发起了第五次大“围剿”。而那时毛泽东已基本赋闲,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者在党和红军领导层中占有绝对统治地位。 第五次大“围剿”时,由于毛泽东已被调离领导岗位,被调去搞调研工作,他的一系列战略战术得不到实行,红军遭到接二连三的失利,中央根据地危在旦夕。1934年7月,敌人重兵开始向中央根据地中心地区推进,形势确如诗人自己所说十分危急。 就在这个危急时刻,毛主席仍在江西会昌搞调查研究,在这一年(1934年)7月23日凌晨,毛泽东登临了会昌县城西北的会昌山(也叫岚山岭),诗人面临祖国壮丽山河,在黎明的清风中感慨万千,遂吟诗一首以展心曲。 本诗上阕写晨起登山的情景与感慨。起始两句“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交代时间环境。近似白描的两句词勾勒了一幅天将破晓的夏日晨曦图。“莫道”二字是说走得早是很自然的事,因为需要做的事毕竟很多。“踏遍青山人未老”,紧承前一句的“行”字,联系作者的自注看,内中颇有深意。 自1927年秋收起义队伍进入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以来,历经国民党的五次大“围剿”,转战于革命根据地的山山岭岭,可谓是踏遍了青山。作者写这首词的时候,七八年过去了,人的年龄有所增长,但人并未衰老,仍精力旺盛,游兴甚浓革命意志更没有衰退。所以结句出现了“风景这边独好”的评说。 下阕写登会昌山目及之景,实际上是“风景这边独好”的具体描述。“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两句,写登上城外会昌山高峰所看到的极为开阔辽远的风光。作者登上高峰,向东眺望,峰峦叠嶂,山海相接。“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作者借同行的战士指看,所见到的是“更加郁郁葱葱”的南国风景。此数句是将眼前实景融化宽广的胸怀与远大的眼光之中,反映苍凉郁闷而又恢弘宽广的意境。这也是这首诗的主旨。 荐稿人:wls 2025-03-10 执行编辑:wls 2025-03-10 责任编辑:lyh 2025-03-11 |
0 |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暂无相关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