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18-01-26 【编辑录入:wfiwfi】 文章出处:2018年1月17日QQ空间

同济大学掠影
——校本部四平路校区
作者:苍松  阅读次数:11856

180126同济大学掠影01

 

    访友不遇。到地铁站正要乘车返回,见附近几站有“同济大学”,便乘地铁到同济大学去看看。同济校门采用牌楼门样式,建于1950年,1997年曾进行改造。门眉浅浮雕具有时代的痕迹,整体凝重而朴素。校名由舒同亲笔题写的。看这大门,总感觉太低调了些,现在哪所中学,甚至小学的校门不比它气派?   

 

180126同济大学掠影02

     

    同济大学历史悠久、声誉卓著,是中国最早的国立大学之一,是全国重点大学。走进校园,不禁肃然。 

 

180126同济大学掠影03


    迎面是一座石雕,有校徽标志的图案:人划龙舟,彰显了校训:同舟共济。正所谓“同心同德同舟楫,济人济事济天下”

 

180126同济大学掠影04

   

    同济的校风:严谨、求实、团结、创新。

 

    高大的毛主席像,立于此应该好几十年了。

 

180126同济大学掠影06

 

    像基下的花束,也应该是毛主席诞辰日敬献的。

 

180126同济大学掠影07

 

    图书馆前,毛主席像两侧是两块大草坪。虽月值仲冬,树叶凋,然而草地依然碧绿。

 

 

    东西草坪中间,各立有一根国立同济大学纪念柱,东曰“继往”,西曰“开来”。

 

180126同济大学掠影09

 

    国立同济大学是民国建设国立大学期间最早建立的七所国立大学之一(1927年),也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最早的一批综合性大学(含医学院)。

 

180126同济大学掠影10

 

   这两根纪念柱,有来头,有故事。

 

180126同济大学掠影11

 

    校史馆。面积不大,地上3层,2007年5月同济大学百年华诞之际建成并投入使用。

 

 

    馆前立有一根石柱,以纪念同济百年。

 

180126同济大学掠影13

 

    这苏州木石牌楼共有四石,却只见到三石,还有一石何在?

 

 

    小型规模的展馆承载百年同济的历史。同济大学的前身是1907年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在上海创办的德文医学堂,翌年改名同济德文医学堂。同济创办人、首任校长埃里希·宝隆(1907.6-1909.3)。

 

180126同济大学掠影15

 

    1908年,“德文医学”改名为同济德文医学堂”。“同济”当时寓意德国人与中国人同舟共济,“同济”二字从德语“ Deutsch(德意)“在上海话的谐音而来,意蕴合作共济。1912年与创办不久的同济德文工学堂合称同济德文医工学堂。1917年由华人接办,先后改称为同济医工学校和私立同济医工专门学校。1923年定名为同济大学,1927年成为国立大学。

 

180126同济大学掠影16

 

    抗战爆发,美丽的同济校园在侵略者的轰炸中仅剩断壁残垣。为求“一张平静的书”,学校于1937年开始内迁办学。经过年流离、六次搬迁,先后辗转浙、赣桂、滇等9省,取道越南,总行程11000公里,直至1940年落脚四川宜宾的李庄古镇。师生同舟共济,坚持办学。

 

180126同济大学掠影17

 

    艰难的岁月中,同济大学辗转迁校,也与江西结缘。沿着木桥在地图上行走,你能感受当年迁徙和艰辛。


 

    医学院迁赣开学典礼、吉安校舍和赣州通天岩上的“同济”石刻。1946年回迁上海以后,同济大学发展成为以理、工、医、文、法五大学院著称的海内外著名综合性大学。

 

180126同济大学掠影19

 

180126同济大学掠影20

 

    同济拥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7个)建筑学、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艺术与设计;中国工程院院士7人。然而,这栋行政楼也不事张扬。


 

    位于东北角的教学科研综合楼,看上去是同济最为现代的建筑。地下1层,地上21层,建筑高度约100米,象征21世纪,同济大学建校100周年。

 

180126同济大学掠影22

 

180126同济大学掠影23

 

    综合服务大厅,类似地方政府的为民服务中心。

 

180126同济大学掠影24

 

    一座淡灰色的老建,简洁典雅,平整无奇,风格跟周围的建筑有明显的区别。这就是1953年建造的文远楼,而在建筑界内,同济大学文远楼却被奉为经典之作!入选《世界建筑史》和《中国建筑史》的经典建筑。它的意义在于:它是中国第一座包豪斯风格的建筑,是新中国新建筑十分有意义的开端。

 

180126同济大学掠影25

 

    明成楼,俗称“红楼”,建于1985年左右。明成楼的“成”,据说取自计成,以铭记这位对中国园林文献具有开
创性贡献的一位明代造园家。这座楼被称作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业院B楼。


 

    明成楼前,华东建筑设计院赠送的雕塑。

 

180126同济大学掠影27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C楼。不像“明成"文远”那样有深度。但它仍是优秀的建筑。它是由同济建筑学院的张斌、周蔚两位年轻老师设计的。

 

180126同济大学掠影28

 

    它的特殊之处在于它使用的是“清水混凝,玻璃,钢,木”的组合,使得从外表看起来有一种复古的风格,颜色是灰灰的,看到它时我还觉得它没完工,哪知道它追求的其实就是这种感觉。

 

180126同济大学掠影29

 

180126同济大学掠影30

 

    漫步在同济校园,了这些木棍、木板搭建的玩意,眼前的建筑大都朴实无华,不出一处奇形怪状的现实建筑,这似乎与这个以土木工程学科全国排名第一的著名大学格格不入。但,整个校园看上去还是很舒服的,这也许就是所谓建筑与环境的统一吧?也或许是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最高境界吧?


 

    一位同学端着建筑模型走来,那专注的情形,犹如怀抱一个熟睡的婴儿。

 

180126同济大学掠影32

 

180126同济大学掠影33

 

    随之来到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同学们制作的建筑模型摆了屋子。

 

180126同济大学掠影34

 

180126同济大学掠影35

 

180126同济大学掠影36

 

    往西北走,就进入同济的生活区了。这里有咖啡厅、三好坞餐厅。关于三好坞的来历,有的说是德智体三好,也有说得名于毛主席说的“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还有胡景北老师演绎“好学好问好辩”,不一而足。

 

180126同济大学掠影37

 

180126同济大学掠影38

 

    据说这三好坞,在同济无人不知。此处清波荡漾,垂柳碧影,白鹅戏水,花香飘动,营造出一幅绿色生态校园的美好景致。作为一处典型的中国园林式景区,三好坞集竹林、假山、径庭、小桥、流水于一体,相映成章,颇“曲径幽幽品江南”之意蕴。


 

    进入学生宿舍区了,高高的水杉,密匝匝地环绕着宿舍楼。

 

180127

 

    还有学生食堂。

 

180126同济大学掠影40

 

180126同济大学掠影41

 

    如果要是在春夏之际,枝繁叶茂之时,这里简直就是一片密不透风、难见天日的黑森林!“白天不见村庄,夜晚不见灯光”,曾经的“一大四小”工程追求的景致,应该就是这般模样吧?

 

180126同济大学掠影42

 

180126同济大学掠影43

 

    学生宿舍大都是四层楼房,楼下有传达室。

 

180126同济大学掠影44

 

    建于1961年的同济大学大礼堂,曾是远东最大的礼堂,它净跨40米的拱形网架结构,被誉为当时同种形式的亚洲之最,人称“远东第一跨”。大礼堂大厅外跨54米,礼堂设3564个座位,和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拱形网架薄壳结构相适应,阔的大礼堂厅内没有一根柱坐在厅内。

 

180126同济大学掠影45

 

    2003年,这座老建筑接受一次“外科手术”,采用了最新式的地源新风技术一一一个通过5米,长近30米的地下防空洞,将附近的小树林中的风吸引进来,恒定在15℃的地下防空洞,将附近的小树林中的风吸引进来,恒定在15℃的地5米的凉风就能够进入礼堂。

 

180126同济大学掠影46

 

    建于1954年的西南楼。房屋整体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主入口部分四层高,四坡尖顶,两翼两坡。建筑整体比例和谐,色彩对比明快,细部精致。

 

180126同济大学掠影47

 

    经纬楼是同济的大学生活动中心。同济有个著名的董事叫陈经纬,拥有经纬置地公司,经纬楼就是他捐资与同济大学出资共同兴建的,同济出资300万,陈经纬出资900万。

 

180126同济大学掠影48

 

    逸夫楼,又名科学苑。1992年由香港邵逸夫先生赠款,国家教委、同济大学共同投资兴建。逸夫楼作为同济大学的学术交流中心,是举办高水准的中小型国际、国内会议的场所。在逸夫楼前有一个巨大的树化石(硅化木)。

 

180126同济大学掠影49

 

    旭日楼,建于1947年,原校内行政部门所在。2005年百年校庆前夕复古重建,校内重要接待场所。2014年4月,学校将旭日楼命名为“校友之”,作为校友返校礼遇、会面、讲座、沙龙、聚会等的活动场所。

 

180126同济大学掠影50

 

   人工草坪球场。

 

180126同济大学掠影51

 

180126同济大学掠影52

 

180126同济大学掠影53

 

    小山坡、小树林和路边景观。

 

180126同济大学掠影54

 

    强-5超音速飞机。南昌飞机制造公司研制的单坐双发超音速强击机,1965年首飞,是我国第一架自行设计制造的超音速飞机。此飞机退役前服役于海军航空兵某部。

    离开同济,感觉到这所以建筑见长的顶尖大学,有别于很多地方和学校拆了建、建了拆。对于新建筑,他们致力做成精品;对待老建筑,他们更持有一份虚诚和尊重。尊重传统和历史,世界才会拥有更和美的未来。(2018年1月摄)

链自《同济大学掠影 作者:苍松 本站转载前已浏览25 087次

 

 

荐稿人:wfl 2018-1-26    执行编辑:lxl 2018-01-26    责任编辑:xwf  2018-01-28

 

同济大学关心下一代网站首页链接

1
 

上一篇苏轼与《寒食帖》
下一篇大学生的压岁钱去哪儿了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