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
登录日期:2025-01-31 【编辑录入:fengfy】 文章出处:《解放日报》2025年1月31日第4版 |
一碗面里的团圆 |
作者:牛旭斌
阅读次数:438
|
过年时,四面八方的离乡人向一个个叫家的地方奔去。 他们的回家,是出发,还是到达?是离开,还是返回?只有中国大地上千千万万辆南来北往的车辆知道。谁为生活走了多远的路,也只有不敢歇停的脚步知道。 我的故乡在西秦岭的陇南山地,人们种小麦、吃面食。在那个叫上后村的小乡庄里,一座座房屋舷梯般排列,蓝色的炊烟高高低低,连同家家户户煮肉的香气,氤氲着春节里的每一个黄昏。 我们家门上贴着红对纸、秦琼敬德像。两串迎年的红鞭炮,提前挑挂在院畔的桑树、石榴树上。1985年村庄通电,父亲特意在屋檐下挂了红灯笼,在门楣旁贴春牛图的土墙上,粘一块插香的三角形喜帖,插香脚的纸囊里灌满了麦粒。村庄里,山岗上,旷野间,传来一阵阵人们上坟祭祖的炮声。 春节之际,大雪生怕自个儿缺席,赶热脚儿,掐着点,来人间凑热闹。起初是星星点点的干雪粒、密密麻麻的雪花,不一会儿,苍穹摇云,雪花就变成了鹅毛,凝成了雪团,它们也打算过一场欢年似的,纷纷扬扬地从天空飘落着,很快遮盖了瓦房、土院、草垛、打麦场。除了烟囱,天地白透了。厚厚的、皑皑的瑞雪,盖住了我们整日奔来跑去的小路。沿着雪地,我们左脚顶右脚,沙沙地踏出一条拖拉机轮碾过的车辙。 用三块木板和废轴承制作的滑板车,被丢在雪地里,此时牛羊归圈,鸡钻进窝,放年假般歇息,少了鸣吠叫声。雪越下越大,村庄一下子安宁下来,也因为盖棉被般的大雪降临而格外温暖、倍加温情。万籁俱寂里,一座座灶房飘起的炊烟,争着抢着往天上飘,唯恐谁家慢了节奏,被人笑话生活拮据,缺柴少油,灶火不旺,日子不滋润、不红火。村巷间,此起彼伏和同频共振的烟火气,被叮叮咚咚切菜、剁肉的声响,炒臊子炝油的滋啦声,交相缠绕,构成了美好又温馨的农家年味。 我的春节记忆里最难忘怀的,是祖母擀的宽心面。有一个画面定格在我记忆深处。那年我5岁半,凭着耕读之家的书香气,舍近求远上了镇中心小学一年级。第一个寒假,离乡在外当了20多年老师的伯父,刚从外县调回老家的中学,已经年逾古稀的祖母因此眼睛发亮,眼里充满掩饰不住的喜悦。伯父给里里外外的房间都接上了电灯,照得新糊的土墙锃明瓦亮。喜出望外时,祖母的小脚突然神奇般变得轻巧、灵快,她陀螺似的端盆拿碗、出出进进、忙迭不休。那年我们家上房的团桌上,比往年多摆了花生、葵花子、水果糖、饼干、罐头。 千百年来,陇南人像牛一样勤劳。在雨水、惊蛰、芒种等农事节气里种过各种庄稼,换过好多品种的小麦,吃过黑面、玉米面、白面,在山谷、山坡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到春节,人们劳动的万千艰辛都被一碗面所抚慰,被团圆的那种隆重给缓解。 祖母身上系着水蓝色护襟,将面粉倒在案板上,加水和面,这面比平日吃的磨得更白。和好了面,将面团盛装进盆里醒面。我们每人端着炼尽猪油后的半碗油渣,咬得嘎嘣脆响。灶塘里添加了硬柴,燃烧时发出噗噗的“火笑声”。烟熏火燎的灶房里,电磨在磨豆瓣、做豆腐。红色的火苗一簇簇、一团团,起劲地闪耀着火光,舔舐着锅底。 猪肉臊子在油锅里被煎得金黄,嘭嘭地发出爆米花的声响。祖母将切好的葱段、豆腐丁、洋芋丁、红萝卜丁、黄花段、木耳丁都倒入滚烫的热油里,顿时,整个灶房香气四溢。几经翻炒,再加入菠菜段、蒜苗末翻炒,接着加入卤肉骨汤,急火煮,慢火炖,细火熬,烩成汤。 醒好的面团摊铺在案板上,祖母拿来最长的那根擀面杖,一点点将面饼均匀擀开,一次次撒干玉米面,将一轮皓月般的面饼卷在擀面杖上,一层一层擀开,又一层一层卷起,筋道的面性带着回弹,加上“潘列”小麦品种独有的柔韧,一次次擀开,卷起,面饼越擀越薄、越擀越大,铺满整张案板。撒上干面,祖母将面切成巴掌宽,抖掉被用作分离剂的干面,下到沸水烧开的锅里。煮熟后,捞到碗里,舀上臊子汤,前三碗分别献给天公、灶神、先祖。 一碗臊子面,盛满人们对天地君亲和水土五行的敬畏,对辞旧迎新和忘忧开怀的祈祷,承载着山乡人家对过好光景的自勉和期待,蕴藏着人间烟火的智慧与哲学。这是土地长出的庄稼里,最情深义重的年礼。 一碗面,是父亲跑了几十里路饥肠辘辘时狼吞虎咽的那碗面;是出嫁的女儿离家前的那碗饭;是祖母端给流浪人的餐食;是过年时我们端给乡邻长辈的心意;是兄弟姊妹四张脸挤在一张桌上抢食的家的味道,吃饱了,才有力气去四处奔波。 后来,祖母走了,伯父过世了,我们兄弟姊妹也陆续离开村庄……近些年的除夕,母亲都是学城里人包饺子,我们再没有吃过故乡除夕的宽心面。 鸟儿蹁跹,人儿奔波。人生像一场不停游走与靠站的旅程,生活需要颠沛流离,灵魂需要站台安顿。面对人生难测的种种变故和不确定,我之所以还保持对生活的诗意,还存有某种幻想的理想主义,得益于我有老家,并一直记着儿时那碗祖母给我们解忧所做的宽心面。正是乡间的风俗,给一路远行的人一种奇妙的宽慰。 吃面条和馍馍长大的人,一茬茬离乡,一年年盼望着回家过年吃团圆饭。心心念念的,还是那一碗手擀宽心面,那面里有着热气腾腾的宽心、舒心和养心。 荐稿人:ffy 2025-01-31 执行编辑:ffy 2025-01-31 责任编辑:xwf 2025-01-31 |
0 |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暂无相关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