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议员来到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参观
坐席前标有“legislator”(立法者)字样,桌面正前方的红黄绿表决器分别对应着赞成、反对与弃权。昨天上午,来自五大洲39个国家和地区的45位议员及前议员,受邀前往上海市人大参访,并在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厅沉浸式体验“开门立法”与全过程人民民主。 “法律法规如何诞生,后续又怎样进行监督?”互动交流环节,塞拉利昂人民党议员本杰明·图雷抢到话筒,率先发问。 这一问,问出了现场不少议员们的心声。据介绍,上海现行有效地方性法规及法律解释和法律性问题的决定达260多件,涵盖经济、民生、城市治理等。260多件法律法规如何切实做到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互动中,7位国际议员先后抢到话筒,展开互动交流。 “这是一个有效运转的制度体系,它不仅作用于立法中,更在立法实施、监督环节有效运行,而且所有人都有途径参与其间,确保城市更稳步发展,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议员们这样评价。 立法共参与 “新时尚”成“新日常” 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厅内,议员们坐席的身后,是市政府相关委办局负责人以及市人大代表的列席位置。两侧包厢分别是媒体记者和市民代表的旁听坐席。清晰明了的空间布局,令议员们直观了解相关部门起草法规草案、公开征求市民意见到市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地方法规的整个立法过程。 首次来到中国的利比里亚参议院临时参议长扬布利·康加·劳伦斯坐在第一排,神情专注并不时记录。不到一小时,她密密麻麻写满了几张便签纸。 拉近镜头,她写下这样一些关键词——系统严密、运转科学。 劳伦斯的感慨源于暖场视频中关于垃圾分类地方立法的全程回顾。作为超大型城市的上海,每天要产生2万余吨生活垃圾。2019年,上海人大出台了《生活垃圾分类条例》。从酝酿到出台条例,历时三年五易其稿,并进行了充分调研、审议和论证。立法只是开始,条例实施中也不断征询广大居民的意见建议,用以不断完善相关工作,且发动大量社区志愿者参与,真正让垃圾分类从“新时尚”成为“新日常”。 “想要改变居民的生活习惯,难度系数可想而知,起到关键作用的社区志愿者动力何来?”巴西里约热内卢州议会副议长蒂娅·茹紧接着提问。对此,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回应:一方面有相关管理措施配套,另一方面同步出台奖励措施,“双管齐下”助力法律法规更好地落地实施。 生态共保护 “一条鱼”的立法创新 沿着木栈道一路向前,天高任鸟飞的壮阔场景跃然眼前。这里是上海首个世界遗产——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久前,其作为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的重要组成部分,顺利通过第46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世界遗产大会)的评审。 身临其境地体悟这座城市的绿意葱茏,议员们也在现场频频发问。一边是高端制造产业,另一边是城市的全方位绿色转型,这座超大城市面临“既要又要”的难题,如何更好地平衡?巴基斯坦参议院人民党副主席雪莉·拉赫曼抛出问题。 现场,相关负责人例举了“一条鱼”的立法故事,生动地“解疑释惑”。生活在长江和近海的中华鲟是中国的一级野生保护动物。为保护“水中国宝”,上海人大专门制定了《上海市中华鲟保护管理条例》。这也是中国首次对单一物种进行地方性立法保护。 “一条鱼”的故事启迪着议员们思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克罗地亚第十届国民议会欧洲事务委员会主席多马戈伊·哈伊杜科维奇直言,以往谈及上海总会联想到经济中心。如今,眼前这片生态美景何尝不是绿色经济的生动注解。 “从绿色航运到河流污染治理,当城市遇到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地方立法总能有效地回应跟进。”在拉赫曼看来,上海人大地方立法的特点在于问题导向。当遇上一时一域难以破解的问题,更通过制度设计谋求系统合力。比如,上海与江苏、浙江、安徽等共同推进大气、土壤和水环境污染的跨省域协同立法和联合执法。“这种协作精神正是全球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中值得学习的。”议员们这样感慨。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友协会长陈靖主持并回答议员的提问。
荐稿人:ffy 2024-09-03 执行编辑:ffy 2024-09-03 责任编辑:xwf 2024-09-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