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18-07-17 【编辑录入:xscclf】 文章出处:《解放日报》2018年7月7日03版

莫那•鲁道——台湾少数民族抗日英雄
作者:新华社  阅读次数:7822

14

 

 

    甲午战争后,日本侵占台湾50年,宝岛各族同胞自发组织起来,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顽强斗争,起义烽火连绵不息,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民族英烈,莫那·鲁道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莫那·鲁道,1882年生于台湾南投大山里的雾社部落。这里位于台湾岛中心位置,到处是深峻的溪谷和起伏的山峦,森林茂密,物产丰富,莫那·鲁道和族人世居于此。他强健魁梧、胆识过人、公道正派,是受到敬重的部落首领。

    日本侵略者对台湾少数民族同胞采取“理番”政策,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屠杀征讨,将他们驱赶圈禁,与汉族同胞隔绝,派驻日本警察对他们施行监管统治,收缴武器,掠夺资源,剥削劳动。

    1929年前后,日本殖民当局在雾社等地大肆掠夺森林和矿藏等资源,强迫少数民族同胞从事非人的劳动。由于不堪压榨和凌辱,莫那·鲁道带领雾社族人,联合马赫坡、波瓦仑、斯固等多个部落,于1930年10月27日,利用殖民当局搞“神社祭日”、举办运动会的时机发动起义。他们袭击日本警察派出所13处,杀死日本人134名,伤26名,夺取枪支180支、弹药23000发,破坏电线和通信设施,引起巨大震动,史称“雾社起义”。

    起义爆发后,日本殖民当局出动军警1400多人,动用飞机大炮,甚至使用化学毒气残酷镇压。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莫那·鲁道率起义同胞凭借山林险隘顽强抵抗36天。最后一批起义者烧毁自己的家园后,在马赫坡社后山岩窟集体自杀。莫那·鲁道英勇不屈,在山洞内饮弹自尽。据统计,起义者共有343人战死,包括莫那·鲁道本人在内有296人自杀身亡。1934年莫那·鲁道的遗骸被发现后,日本殖民当局残忍地将其曝晒,后运到当时的“台北帝国大学”当作研究标本。

    雾社起义给日本殖民统治以沉重打击,有力鼓舞了两岸同胞的抗日斗志。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进步力量通过组织集会、发表文告等方式,对起义进行了声援。“七·七”事变后,怀着国耻家仇,不少台湾同胞横渡海峡,回到大陆投入全民族抗日的伟大斗争。

    1973年,莫那·鲁道终于归葬故乡。如今,他长眠在雾社事件纪念公园中,除了雕像和墓碑,人们还为他和牺牲的台湾少数民族同胞立起纪念碑和牌坊,“碧血英风”“抗日英雄”的字样分外醒目。雾社起义虽已过去80多年,但台湾同胞作为中华民族一分子抗击外侮所写下的英雄篇章永远值得铭记。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2018年7月7日03版

 

 

 

荐稿人:xscclf  2018-07-17  执行编辑:xscclf  2018-07-17  责任编辑:tmy  2018-07-22

同济大学关心下一代网站首页链接

0
 

上一篇俞作豫——凛然大义 热血长歌
下一篇杨开慧——“牺牲我小,成功我大”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