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事直升机的驾驶员邱光华。这是邱光华在地震灾区的第63次飞行
截至6月4日13时,经1.2万名军民地毯式搜索,仍未发现成都军区抗震救灾部队的失事直升机及19名机上人员的线索。让人们感到万分惋惜的是,驾驶这架直升机的飞行员邱光华,是周总理当年挑选的第一批少数民族飞行员,邱光华和他的英雄机组在此次抗震救灾行动中曾创下了五个第一。
“爬山云”让“吉祥鸟”折翼?
成都军区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政治部副主任朱新民,介绍了事情的经过:
5月31日下午,成都军区抗震救灾部队一架米-171运输直升机,在执行运送第三军医大学防疫专家到理县的任务后返回途中,在汶川县映秀镇附近,因高山峡谷局部气候瞬时变化,突遇低云大雾和强气流,于14时56分失事。机上有机组人员5人和因灾受伤转运的群众及相关人员共14人。
与邱光华编队飞行的另一架直升机上的成都军区某陆航团飞行技术检验主任、特级飞行员多么秀回忆说:“邱光华机组是从理县过来。邱光华跟我联系了,我问他高度和位置,他说快到汶川了,高度是2200(米)。到了草坡乡侧方,我问他能不能看到我,他说不能。我就说‘我保持速度120(指时速120公里,下同),你保持180的速度向前追。’他说好。过了一分半钟左右,他说:‘我能隐约看到你。’我说那就好,我就保持速度150。这时,他的高度是2200,我的高度是1800,下面就基本看不清了。天气突变,低云。我说,‘准备上去,到云上去。’我就直接拉飞机上升高度,准备飞到云层上方。他告诉我:‘你速度不要小于150,我保持120’。我说可以。过了30秒,他又问一次,速度多少,我说速度160。我说‘你是多少?’他说是120。此后就失去联系了。”
米-171失事后,上万军民对可能的失事地点展开地毯式搜索,各种消息与线索涌向指挥中心,甚至一度传出失事直升机上“有一部手机能打通”,乃至“失事直升机迫降成功,15人平安”等不实消息,但直到6月4日上午,参加搜索行动的军民仍未找着失事直升机的任何线索。
对于被灾区军民们称为“吉祥鸟”的直升机失事原因,朱新民副主任解释说,汶川两侧是高山,中间是峡谷,气候非常复杂,特别是中午12点以后,局部地区极易产生强对流天气,容易引起当地人说的“爬山云”(指山谷里因强对流天气迅速升起的云团),特别是云的速度非常快,前一架飞机飞过去时,这片云还没有移动到这个位置上,几分钟之后,另一架飞机飞过来,云就正好在这个位置上,就可能把山封住,尤其是在转弯地带,机组人员不易发现这种“爬山云”,或发现了也来不及处置。
“我是周总理挑的飞行员”
失事的米-171直升机飞行员邱光华,羌族,成都军区某陆航团特级飞行员。
在失事前几天,邱光华在接受采访时曾说:“我是周总理挑选的第一批少数民族飞行员,我们少数民族培养一个飞行员不容易,在周总理招的第一批100个少数民族飞行员中,现在只有我们两三个还在飞。”
据空军有关方面向《青年参考》报记者透露,邱光华和他的99名少数民族飞行员的挑选与训练非常不容易。1974年,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在四川、青海、新疆、西藏等地,招收首批少数民族飞行员。
第一批100名少数民族飞行员进行了两个多月的体检、政审,并经周恩来总理亲自审定后终于产生了。当年初夏,邱光华和战友们来到了天山脚下的某航校。飞天路并不是对每个人都畅通无阻,经过严格的训练和筛选,最终成为飞行员的只有30多人,邱光华层层过关名列其中。1975年6月的一个清晨,天山脚下,一架架战机腾空而起,做出不同动作……检阅台上的军队和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地方领导热烈鼓掌。监考教官们也露出满意的笑容,在考核表上填上学员的成绩。走下飞机的邱光华飞步奔向观望他们表演的教员,紧紧拥抱在一起……
在接下来33年的飞行生涯中,邱光华参加过十多次卫星回收和多次重大军事演习,安全飞行5800多个小时,两次荣立二等功,4次荣立三等功。按规定,再过10个月,邱光华就可以退休了,但汶川地震发生后,大校军衔的他积极请战,投身抗震救灾行动中。
创造了五个第一“四个极限”
邱光华所在的成都军区某陆航团,是少数民族飞行员最多的部队。参谋长杨磊对《青年参考》报记者说:“邱光华的家乡就在茂县南兴镇。在陆航团正式投入救灾前,他就通过媒体知道地震离他家非常近。当时我们都劝他别急。他说,‘我不急,但打电话任何消息都没有了,估计没希望了。’他父母都80多岁了,他当时很痛苦,但执行起任务来毫不含糊,直升机就从他家那飞过去,也没去看,很感人!”
邱光华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过当时的心情:“我从5月13日开始飞行,看到地面上的房屋倒塌得一片一片的,再想也没有用啊!直到5月14日,弟弟跟我说,家里的人员没有伤亡,只有房子倒塌,心里就比较好一点了。”这位羌族硬汉就在那样的情况下,在17天的救灾飞行中,63次飞过家乡上空,用邱光华自己的话来说是:“通过这次地震的总结,整个团(指成都军区某陆航团)已经把直升机的‘四个极限’飞到:第一是天气极限,第二是地形极限,第三是飞机极限,就是最大的载重量,第四是飞行人员的操纵极限,就是把直升机的这四个极限达到了最佳状态。”
事实上,邱光华和他的机组成员也创造了这次抗震救灾5个第一:第一个从空中抵达汶川、茂县、映秀、北川等重灾区;第一个将食品、药品等救灾物资送到灾区群众手中;第一个从灾区运回伤员;第一个搭建通信小分队飞抵汶川;第一个将通信设备运抵灾区。(徐冰川 邱永峥)
推荐人:142 日期:2008-6-29 tj:1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