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
登录日期:2018-07-19 【编辑录入:xscclf】 文章出处:《解放日报》2018年7月9日02版 |
郭凤韶——热血铸就红梅开 |
作者:记者 唐弢
阅读次数:6565
|
在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第二厅,陈列着一幅题名为 《且向百花头上开》的红梅图。画面上,一块顽石突立中央,把一旁的梅树枝条挤压得低垂着头,而在那低垂着的枝条上,一朵朵红梅正在顽强地盛开着。这红梅像极了此画的作者——郭凤韶。 郭凤韶,1911年生于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县。父亲曾是同盟会会员,参加过辛亥革命。在具有进步、民主思想的家庭熏陶下,她从小就反对封建迷信和礼教,怀有拯救祖国和民族的雄心壮志。1925年,郭凤韶考入临海女子师范,参加了由进步青年组织的乙丑读书社。她阅读了《新青年》《彷徨》《呐喊》等大量进步书籍和刊物,思想觉悟逐步提高。1926年底,她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反动当局大肆逮捕和屠杀共产党员和读书社成员,有人劝郭凤韶退社,郭凤韶却坚定地说:“革命是我第一生命,我决不退社!”1929年,郭凤韶考入陶行知创办的南京晓庄乡村师范学校。1930年,她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担任党的小组长,不久又担任中共南京市委地下交通员,经常只身往来于市委和晓庄之间,传递情报和文件。 1930年,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南京政府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四三惨案”。在中共南京市委的领导下,南京的爱国学生进行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暴政的示威游行。郭凤韶负责联络各大中学校,组织全市学生进行示威活动。她四处奔走,在街头宣传,与反动军警进行面对面的斗争。学生的革命行动,使反动当局恨之入骨。同年4月8日,郭凤韶所在学校被反动当局查封,许多共产党员被捕。郭凤韶秘密转移到无锡,以教书为掩护继续革命工作。同年9月,她返回南京,准备参加营救被捕的同志,不幸被特务盯梢逮捕。在狱中,郭凤韶受尽酷刑,被打得遍体鳞伤、血肉模糊,她始终守口如瓶。每次从昏迷中醒来,总是怒斥敌人:“你们想用逮捕、屠杀的办法消灭共产党,是不可能的!”9月26日,郭凤韶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年仅19岁。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2018年7月9日02版)
荐稿人:xscclf 2018-07-19 执行编辑:xscclf 2018-07-19 责任编辑:tmy 2018-07-22 |
0 |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暂无相关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