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18-12-09 【编辑录入:xscclf】 文章出处:《人民日报》2018年12月07日第4版

张自忠——力战而死无愧民族
作者:记者 邵琨  阅读次数:5128

张自忠

 

  张自忠是从山东临清唐园村走出的著名抗日爱国将领。他年少时弃学从戎,自1914年至1940年的20多年里,多次临危受命,奋勇杀敌,最终战死沙场,以身殉国,为后世所敬仰。

  张自忠,字荩忱,1891年出生于山东临清唐园村(现为临清市唐园镇唐园村)。6岁入私塾,后随父至江苏,14岁因父亲去世随母亲归乡。1908年入临清高等小学堂读书,1911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学堂,同年底秘密加入同盟会。1912年转入济南法政专科学校,投身于山东的革命运动中。

  1914年,张自忠投笔从戎,投奔奉天省新民县新民屯陆军20师39旅87团团长车震。车震欣赏张自忠不怕吃苦、意志坚韧,且有同乡之谊,1917年9月把他介绍给冯玉祥。张自忠颇受冯玉祥赏识,1921年升任冯玉祥卫队团第3营营长,1924年升任学兵团团长,1925年1月升任第15混成旅旅长。

  1927年,冯玉祥率西北军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升任第28师师长兼第2集团军军官学校校长。无论练兵还是做事,他都非常勤奋认真,以身作则,身先士卒。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西北军被改编成第29军,张自忠任38师师长,承担长城防务。1933年日军进逼长城一线,他任喜峰口第29军前线总指挥,奋勇击退日军,守住了阵地。

  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张自忠先后任第59军军长、第33集团军总司令兼第5战区右翼兵团总指挥。他一战淝水,再战临沂,三战徐州,四战随枣,所向披靡。1938年3月,日军进犯台儿庄,张自忠奉命率第59军增援,为台儿庄大捷赢得了时间。

  张自忠曾亲笔写信告谕官兵:“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1940年5月,中国军队与日军15万精锐部队在枣阳、襄阳、宜昌等地进行枣宜会战。张自忠亲自率领部队与日军决战。日军以飞机和大炮轰击鄂北南瓜店,张自忠派自己的卫队前去增援。一颗炮弹突然在指挥所附近爆炸,弹片炸伤了张自忠的右肩,紧接着一颗流弹又击穿他的左臂,鲜血染红了军装。张自忠强撑着给第5战区司令部写下最后一份报告,并告诉副官:“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可告无愧。”

  张自忠此时已两处负伤,正在包扎第二处伤时,敌弹又洞穿了他的前胸。他说:“我不行了。你们快走!”这时,有数名日本兵搜索而来,张自忠就势抓住敌枪,一跃而起,还未站稳,就被日军猛刺一刀。

  张自忠牺牲时身中7弹。这位年仅49岁的抗日爱国将领的牺牲,令全国悲悼。5月23日,他的灵柩由10万民众护送,在宜昌上船、送到重庆,葬在北碚的梅花山。遗体转运途中,各地群众冒着被敌机侵袭的危险,自发前往迎送,表达对英烈的缅怀和敬仰。

  8月15日,延安各界人士1000余人为张自忠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分别送了“尽忠报国”“取义成仁”“为国捐躯”的挽词。

  张自忠是抗日战争时期牺牲在疆场上的唯一一位集团军总司令。将军虽已长逝,但英风浩气与世长存。

 

    探访张自忠将军殉国之地——十里长山祭忠魂

《人民日报》记者 范昊天

 

  距离湖北襄阳宜城市区东北约30公里处的板桥店镇罗屋村,一座绵延十数里的山丘巍峨肃穆。这里就是抗日名将张自忠将军殉国之地——十里长山。

  300多米高的山顶上,一座石碑庄严矗立,上刻“张上将自忠殉国处”8个大字。1941年,时值张自忠将军殉国一周年之际,军民共建这座石碑以示缅怀。在长山对面的杏仁山麓,同时建有“张上将同难官兵公墓”,松柏围绕,静穆庄严。公墓上记载:500余位殉国者中,留下姓名的仅有张敬、洪进田等12人,绝大部分将士的遗骨在战后集中安葬于此。

  1992年,纪念碑和公墓被湖北省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宜城市政府投资5000余万元,在此修建张自忠将军殉国处纪念园,新修、改建了上山公路、牌坊、广场、阶梯式步道等设施,于张自忠将军殉国75周年之际——2015年5月16日正式开放。

  在宜城城区,张自忠将军纪念馆展出着张自忠将军的300多件手迹、照片、地图,全面展现了他的生平事迹和宜城人民的纪念情况。“张自忠将军的牺牲激励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斗志。”张自忠将军纪念馆馆长肖雪梅说。

  1940年5月,日军集结大军发动枣宜会战。张自忠亲率部队东渡汉江抗击日寇,予敌重创。5月16日,在宜城南瓜店,由于无线电报被日军破译,他所率的总部直属队和74师遭到日军包围。张自忠率部与敌激战,身中7弹,壮烈牺牲,年仅49岁。

  惊闻张自忠将军殉国,举国悲恸。38师师长黄维刚带领敢死队于当天夜里突袭南瓜店,拼命抢回了张自忠将军遗骸。遗骸运往重庆安葬,路经宜昌时,10万民众护送灵柩至江岸。

  如今在宜城,以张自忠的字命名的“荩忱渠”仍在造福百姓;在距离纪念园约10公里的荩忱中学,嘹亮的校歌在回荡,“我们最热爱家乡血染的乾坤,抗日名将张自忠在这里英勇献身……”将军的英雄事迹,将在一代代青少年心中流传下去。


 

荐稿人:xscclf 2018-12-09  执行编辑:xscclf 2018-12-09  责任编辑:tmy 2018-12-10

0
 

上一篇李林——威震冀南的英雄团长
下一篇节振国——威震冀东的抗日英雄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