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
登录日期:2020-04-05 【编辑录入:xscclf】 文章出处:《人民日报》2019年11月27日第12版 |
庄希泉——永爱中华 此志不渝 |
作者:记者 颜之宏
阅读次数:3970
|
庄希泉是中国著名爱国华侨领袖、实业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新中国侨务工作领导人之一。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其“永爱中华,此志不渝”的精神至今仍鼓舞着后人。 庄希泉1888年生于福建省厦门市,1911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那时他就三下南洋,为新成立的民国政府筹款。 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庄希泉和夫人组织成立“厦门国民外交后援会”,积极推进国共合作,开展抵制日货运动。日方借口其父在台北设有商号,称其为日本“属民”,把他非法关押在鼓浪屿日本领事馆的地下监狱,威逼利诱,要他悔过,他宁死不屈,坚决拒绝,后被押送到台湾囚禁了9个多月。 经闽台各界多方营救获释后,庄希泉设法返回大陆继续参加大革命,并在上海《新闻报》上公开声明:“我是中国人,不是什么日本属民!”他还特地改名“庄一中”,表明自己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庄希泉在香港主持闽台抗日救亡同志会,救济难民、筹集款项,为此不惜变卖其在香港的全部家产。 抗战胜利后,庄希泉积极协助中国共产党做了大量的海外统战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时任中侨委副主任的他深入侨乡,慰问侨胞,在加强侨胞团结和促进中外友好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开创了新中国侨务工作的新局面。 改革开放后,他以九旬高龄出任第二届全国侨联主席,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为侨界的拨乱反正,侨乡的两个文明建设以及侨联组织的健全和发展倾尽心血,真正做到了“心为侨所用,情为侨所系,利为侨所谋”。 荐稿人:xscclf 2020-04-05 执行编辑:xscclf 2020-04-05 责任编辑:zjy 2020-04-05 |
0 |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暂无相关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