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
登录日期:2025-03-06 【编辑录入:fengfy】 文章出处:《文汇报》2025年3月6日第12版 |
耳鸣与运动并非“水火不容” |
作者:王镜涵 倪玉苏
阅读次数:298
|
耳鸣的人能运动吗?在社交平台上,相关话题众说纷纭。静养派主张“耳鸣者绝不能动”,运动派推介诸如“一个动作消除耳鸣”的做法。 当前,确实不能说“运动能医治耳鸣”。不过,在排除了一些运动禁忌的情况下,体育锻炼不仅不会与耳鸣“对着干”,反而会给耳鸣患者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 耳鸣,这一神秘而恼人的主观感觉,仿佛是耳内或颅内隐藏着一个无形的“声音制造者”,在没有外界声源的情况下,让人们感受到持续或间歇的声音存在。 耳鸣在临床工作中是颇为常见的症状,全球患病率约为10%—15%,其中约有1%—3%的患者的症状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耳鸣不仅使患者难以享受安宁,还可能是耳聋悄然降临的先兆,为患者的听力健康敲响警钟。而对于特发性主观性耳鸣,也就是我们通常所指的耳鸣,其背后的发病机制就像一团迷雾,至今尚未被完全揭开。 了解了耳鸣的大致“家底”后,我们就来说说耳鸣与运动到底是啥关系。翻开最新版本的《耳鸣临床应用指南》,这里并没有提及体育锻炼能够医治耳鸣。从循证医学和临床研究的角度来看,运动以及体育锻炼并不属于能够直接缓解耳鸣症状的“灵丹妙药”。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运动与耳鸣就是“水火不容”的关系。 运动如何助力耳鸣改善 有研究发现,中老年人如果长期缺乏常规运动,不仅耳鸣的症状可能会愈发明显,就连头痛也会“雪上加霜”。一些基于调查问卷的研究也表明,体育锻炼在缓解耳鸣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体育锻炼对耳鸣症状的改善,关键在于引起患者耳鸣的原因是否能通过运动得到减轻或消除。我们都知道,适度的有氧运动就像一位神奇的“健康魔法师”,能帮助我们降低血压、减重减脂。因此,对那些由于血压升高、血脂升高导致内耳血液流变力学发生改变而引发的耳鸣,有氧运动(如快步行走、游泳)能发挥出它的“魔力”,改善患者内耳微循环,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动物实验也发现,大鼠运动后,耳蜗血流量显著增加,氧分压升高,毛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 身心提振引发“蝴蝶效应” 此外,运动还能像一位贴心的“心理疏导师”,帮助患者释放压力,让他们不再过度关注耳鸣带来的困扰。同时,运动能改善心肺功能,就像给身体内部进行一场“大扫除”,调整睡眠和神经-内分泌功能,让情绪状态也得到提振,从而让患者在心理和生理两方面同时受益,进而缓解由压力增大、失眠等心理-生理因素引发的耳鸣。这好比身心提振引发的“蝴蝶效应”。 在一项针对耳鸣并伴有肥胖者的随机对照研究中,那些接受体育活动联合节食措施的受试者,不仅减重效果显著优于只接受节食措施的受试者,各项问卷测评结果也显示他们的耳鸣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运动可以促进内啡肽、5-羟色胺等“快乐激素”分泌,降低皮质醇水平,减轻焦虑和抑郁。一项针对慢性耳鸣患者的临床试验发现,进行每周3次、每次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6周后患者焦虑评分下降30%,耳鸣困扰程度显著降低。 再者,运动可以增强神经可塑性。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刺激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促进听觉皮层和边缘系统的功能重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简称fMR I)研究显示,长期运动者的耳鸣相关脑区(如前扣带回、岛叶)活动减弱,提示运动可能抑制异常神经同步化。一项针对60岁以上耳鸣患者的试验表明,太极拳结合深呼吸训练可以改善平衡功能,同时减少耳鸣响度感知,可能与自主神经系统调控有关。在动物实验中,发现水杨酸诱导的耳鸣大鼠,经4周跑轮训练后,听觉皮层GABA能抑制性突触传递增强,异常神经活动减少。 当前,在耳鸣与运动相关科研工作中依然存在研究空白。比如,长期运动(大于1年)对耳鸣的预防效果仍需大样本追踪研究;运动联合其他疗法(如认知行为疗法)的协同作用尚未明确。 没有所谓“最佳”运动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原因引发的耳鸣并不适合通过体育锻炼的方式来缓解。例如,肾炎综合征患者常常伴有耳鸣,而过度劳累可能会像一只“隐形的黑手”,进一步加重肾功能损伤。在这种情况下,体育锻炼就需要适度适量,不能盲目而为。 另外,由耳部疾病,如耵聍栓塞,中-内耳疾病(各型中耳炎、耳硬化症、听神经瘤等)导致的耳鸣,患者应该及时前往医院耳鼻喉科就诊,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在这种情况下,各类运动并不能直接解决问题,反而会延误病情。 那么,对耳鸣患者来说,究竟应该选择怎样的体育锻炼方式?其实,并没有所谓的“最佳”或“最优”的运动方式。患者在排除了运动禁忌的前提下,适合自己的运动就是最好的运动。常见如快步行走、太极拳、慢跑、游泳、短跑、跳绳等,都可以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兴趣爱好来选择。 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可优先改善心血管功能,适合高血压或代谢异常患者。瑜伽、太极通过调节自主神经平衡,对心理源性耳鸣效果显著。研究显示,8周瑜伽干预后,患者耳鸣致残量表(简称TH I)评分下降25%。小重量力量训练(抗阻训练)可增强肌肉耐力,但对耳鸣的直接缓解证据有限,需结合有氧运动。注意避免高强度运动(如举重、竞技运动)导致的血压骤升。 总之,运动并非“万能药”。作为良好的辅助手段,其改善全身健康、调节神经功能的特性为耳鸣管理提供了新思路。适当动起来,或许耳鸣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减轻一些。通过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或许耳鸣就会在运动的旋律中渐渐消散。 (作者分别为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主治医师,主任医师) 荐稿人:ffy 2025-03-06 执行编辑:zjy 2025-03-07 责任编辑:wls 2025-03-08 |
0 |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暂无相关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