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使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然而,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尤其是体力活动减少,生活节奏加快,营养过剩和饮食结构不合理等,由此引发的“现代文明病”悄然而至。健康人需要运动,以预防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疾病。已经患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生活方式疾病”的人群,更需要运动来辅助治疗和康复,积极参与体育运动。怎样才能更有效地锻炼呢?《大众医学》杂志最近邀请相关专家为人生4个不同阶段的运动现状进行把脉,并给出科学的行动指南。
少年 少静多动,培养“终身体育”观念
少年处于生长发育期,体格增长,身体各组织、器官功能日趋成熟和完善;同时,其认知、情感、意志、性格逐步健全和独立。这个年龄段,外界因素对孩子成长的影响非常大,具有较强的可塑性。
【现实问题】生活方式“静态化”阻碍孩子健康成长
接受教育,学习知识是孩子们的主要任务。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为许多学校和家长的“共识”,这导致少年课业负担沉重。名目繁多的课外补习班、辅导班、兴趣班等,更让学生有限的课余时间缩水。由于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出于安全考虑,家长往往对孩子过度保护,生怕户外活动太“野蛮”、太危险,情愿让孩子呆在家里。少年的体育活动越来越少,运动技能得不到发展。不仅如此,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日常活动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如乘电梯上楼、以车代步、不参与家务劳动等,最终使孩子的身体活动越来越少,生活方式越来越“静态化”。
【专家把脉】孩子们的生活方式“由动到静”,尤其是脑力活动取代了身体运动,对体质造成影响是必然的。其结果使少年体质发生“硬、软、笨”的变化:硬,即关节僵硬;软,即肌肉松弛;笨,即长期不活动造成动作不协调。
【行动指南】为改变少年这种静态的生活方式,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首先,建立终身体育的观念,从小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使运动融入生活。其次,牢记“运动就在我身边”,除体育课外,少年的运动还可以贯穿在学习、生活的各个层面,不限于一定有完整的时间、正规场地或专门的锻炼项目。
【运动处方】“生活化”运动
★步行或骑车去学校,如果路途较远,可乘车一段,步行一段;
★多走楼梯、少乘电梯,外出时尽可能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
★经常与同学一起进行户外活动;
★到空气新鲜和阳光充足的地方散步、游戏;
★写作业、看电视、玩电脑游戏1小时后,应暂停片刻,进行一些身体活动,如拍球、跳绳、散步等;
★承担1~2项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青年 强健体魄,越过“成家立业”坎
青年人完成身体发育,各器官、系统的功能达到最高水平,身体素质基本定型,肌肉占体重的比例增加,代谢相对旺盛,抵抗能力增强。在青年阶段保持良好的体质状况,对延缓生理衰退,维持终生健康都至关重要。
【现实问题】忽视健康,导致慢性疾病低龄化
青年充满青春活力,同时渐趋现实与理性。“成家”与“立业”是年轻人必须面对的两个“坎”。巨大的工作与生活压力,使他们不敢丝毫懈怠,加班、兼职、进修成为家常便饭。尤其是女性,还要面临怀孕、生产和哺乳等问题。随着社会竞争加剧、消费水平提高,青年人深感身心疲惫,体育运动往往被忽略不计,甚至被视为一种奢侈。
【专家把脉】青年人处于生理旺盛期,容易忽视自身健康。对偶尔出现的“亚健康”信号不以为然,不采取任何预防措施。更有甚者,有些人宁可咬牙忍受身体的小毛小病,也从不参加体检。青年人体力充沛,往往认为不运动也没什么关系。在年轻一代身上,持久静态、缺乏运动、睡眠不足、饮食不当、生活不规律等不良习惯屡见不鲜,让年轻人过早患上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运动处方】忙里偷闲参与锻炼
★化整为零 如果没有整块时间运动,千万别等待。每次10分钟以上的“零打碎敲”,对累积健身效果也是有益的。不妨利用上下班、工间、购物、访友等机会,把走路、骑自行车、家务,甚至园艺、遛狗等生活行为,都转化为健身运动,努力做到能坐不躺,能站不坐,能走不站,能跑不走,从小事做起,实现“零存整取”的健身效果。
★相互补充 年轻人喜爱时尚的瑜伽、跆拳道、动感单车等流行运动,但是,为达到健身效果,坚持一周3次以上就不太容易实现。这时候,可以将走路、慢跑、登楼、体操等日常活动与时尚运动结合起来。日常活动操作便捷,易于坚持,能随时随地锻炼;时尚运动则另找时间参与、不必强求,这样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结伴而行 上班族在体育锻炼时,容易出现“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现象,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情趣相投的健身伴侣。因此,尽量和朋友组成一个关系融洽的运动圈子,切磋技艺、交流感情、互相鼓励,成为业余生活的乐趣所在。
★天伦之乐 家庭也是重要的运动空间。年轻父母可以和孩子成为运动伙伴,因地制宜地设计游戏,添置简易的家庭运动器材;或者乘外出游玩的机会,陪孩子登高、攀爬、在草地上追逐;跟孩子一起捉迷藏、掷飞碟、踢毽子、摇呼啦圈等;甚至可以参加各式各样的亲子活动,不仅锻炼身体、促进家庭感情,还潜移默化培养孩子从小参与运动的习惯。
中年 筑起“防护墙”,远离常见病
人到中年,生理机能开始下降,身体适应能力降低,许多急性或慢性疾病趁虚而入,危害健康。中年人在努力工作的同时,更应关注自身健康。积极将体育活动融入生活,有利于推迟器官老化速度,预防疾病,振奋精神。
【现实问题】生活压力递增,生理机能衰退
中年就像人生的秋天,给人收获的喜悦,同时也面临着事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一方面,中年人年富力强,处于事业的黄金时期;另一方面,中年人身体机能减退,对内外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降低,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也不及从前。研究表明,30岁以后,人体生理机能水平以每年约1%的速度下降,到中年时,已累积到一定程度,并在多方面显现出来。
【行动指南】中年人参与体育锻炼,要注意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尽可能使整个身体都动起来,不宜采用局部负担很重的活动,如搬运重物。运动的速度和力量要适宜,避免强度过大,速度过快。
中年人应每周进行2~3次体育锻炼,每次约30~60分钟,以有氧运动为主,具体内容可根据自己的喜好、体质条件和难易程度等情况选择,包括散步、慢跑、游泳、骑自行车、划船、溜冰、滑雪、八段锦、五禽戏、广播操、球类游戏、爬山、远足等。中年人还应经常锻炼肌肉力量和柔韧性。
每天上下班、做家务以及周末娱乐的时间同样不应忽视,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加强日常活动,对身体也有好处。退休者应该有意识多走路,避免久坐不动,影响健康。
老年 运动活动都有益,身心健康不显老
60岁,人步入老年,身体各组织、器官退行性变化明显。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接踵而至,还容易发生跌倒、骨折等意外。尽管衰老不可避免,人们对此并非无所作为。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同样可以让老年人活得潇洒,不但延缓衰老、增强体质,还增进人际交往、改善心态、使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现实问题】身体衰老明显,心理问题增多
老年人是一个身体和心理呈多样化的群体。从身体状况看,有的人患有一种或多种慢性疾病,有的人随着年龄增长,体力下降,体质明显变差。从心理状态看,退休后的老年人不用再为工作、事业操心,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却不得不面临子女上班,朋友往来渐少造成的孤独感。怎样呵护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让老年人的生活更加充实,常常成为全家人共同关注的大问题。
【行动指南】对老年人而言,建立“运动是健身,活动也是健身”的观念非常重要。老年人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不受目的限制,无论是慢跑、蹬车、参加舞蹈、拳操培训等体育运动,还是遛狗、拖地板、步行去超市购物等日常活动,都应该有意识当成锻炼身体的机会,这样才能达到健身目的。
荐 稿人 :lyl 2009-6-11 责任编辑:lry 2009-06-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