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
登录日期:2022-04-22 【编辑录入:fengfy】 文章出处:《中国教育报》2022年4月22日第2版 |
看见“考公热”背后的理性考量 |
名校博士当城管,是人才浪费吗 |
作者:木 亦
阅读次数:2704
|
这么高的学历,却去了那么“低”的岗位,而且还是专业要求不高的岗位,所学非所用,总是容易引发舆论争议。 如何看待这种情况,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视角,结论各异。有人认为,这些名校硕博士作为高层次专业人才,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他们选择街道办,从事城管等基层管理类岗位,而不是从事更具创新性的工作,是人力资源的错配,是大材小用。如果这种情况普遍,甚至还可能影响国家高科技战略。也有人认为,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求稳心态比较普遍,追求进入体制内,是个人的职业选择自由,无可厚非。虽然教育经历出众,但是每个人的禀赋、兴趣各异,个人的选择应该被尊重。一个人,也许读了理工科的博士,但选择读博并不一定是为了学术追求,毕业后非让他进入科研院所进行科学研究也不一定能够产出重大成果,同样是种资源错配。 评判这些观点,我们需要认同一些基本共识。 职业无贵贱之分,有人在科研院所攻克“卡脖子”技术,有人在街道服务社会民生,岗位虽然不同,但都是个人价值的实现方式。 高等教育的普及,高学历人才供给愈发充分。虽然对一些岗位来说,尖端人才供不应求的情况将存在,但高学历人才供需总体形势正发生深刻变化,供不应求在向供过于求转变,硕博士学历的稀缺性确实在降低。一个开放的社会,也为每个人提供了愈加丰富、多元的选择,这必然会导致高学历人才的“低就”现象越来越普遍。这种状况也许不是最理想的,但却是个人选择、社会需求共同形塑的结果。 从现实来看,学历越高、就业方向就越窄,专业对口的可能性就会下降,如果不能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那么退而求其次选择专业要求较宽的基层管理岗位,获得一份体面而又稳定有保障的工作,就会成为一些人在就业形势严峻背景下的一种理性选择。这背后实际上是一双无形的大手在发挥作用。说到底,这些高学历人才的选择背后肯定有自己的理性考量。 如果我们认同上述观点,那么在讨论这一话题时,也就更容易达成共识。个人的就业选择,是个人就业竞争力、就业志向、就业观念与态度以及大的就业环境等多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个体选择或许不符合公众和社会的期待,但作为非利益相关者,更多还是应该尊重这种多元选择。 当然,我们也不应该被“高才低就”的表象所迷惑。比如,一些高学历者选择街道基层岗位,但并不意味着无法发挥所长。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办曾因为招录了一批名校硕博生而受到关注。但别忘了,该街道辖区内有华为、大疆、中兴等知名企业,这些企业的产值可能比一些省市高。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好区域内的企业,需要优秀人才,而优秀人才进入这样的环境也能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这其实也是一种人尽其才,而非人才浪费。 更值得关注的是就业心态和就业选择背后的就业生态问题,即如何营造一个更良好的就业生态,引导毕业生们作出最大化平衡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选择。让爱冒险的人敢冒险,愿拼搏的人敢拼搏,想创新的人能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才是扭转社会就业偏好,破除求稳心态,提升国家的创新能力与创造力,使人人尽其才、社会充满活力的关键。(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这么高的学历,却去了那么“低”的岗位,而且还是专业要求不高的岗位,所学非所用,总是容易引发舆论争议。 如何看待这种情况,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视角,结论各异。有人认为,这些名校硕博士作为高层次专业人才,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他们选择街道办,从事城管等基层管理类岗位,而不是从事更具创新性的工作,是人力资源的错配,是大材小用。如果这种情况普遍,甚至还可能影响国家高科技战略。也有人认为,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求稳心态比较普遍,追求进入体制内,是个人的职业选择自由,无可厚非。虽然教育经历出众,但是每个人的禀赋、兴趣各异,个人的选择应该被尊重。一个人,也许读了理工科的博士,但选择读博并不一定是为了学术追求,毕业后非让他进入科研院所进行科学研究也不一定能够产出重大成果,同样是种资源错配。 评判这些观点,我们需要认同一些基本共识。 职业无贵贱之分,有人在科研院所攻克“卡脖子”技术,有人在街道服务社会民生,岗位虽然不同,但都是个人价值的实现方式。 高等教育的普及,高学历人才供给愈发充分。虽然对一些岗位来说,尖端人才供不应求的情况将存在,但高学历人才供需总体形势正发生深刻变化,供不应求在向供过于求转变,硕博士学历的稀缺性确实在降低。一个开放的社会,也为每个人提供了愈加丰富、多元的选择,这必然会导致高学历人才的“低就”现象越来越普遍。这种状况也许不是最理想的,但却是个人选择、社会需求共同形塑的结果。 从现实来看,学历越高、就业方向就越窄,专业对口的可能性就会下降,如果不能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那么退而求其次选择专业要求较宽的基层管理岗位,获得一份体面而又稳定有保障的工作,就会成为一些人在就业形势严峻背景下的一种理性选择。这背后实际上是一双无形的大手在发挥作用。说到底,这些高学历人才的选择背后肯定有自己的理性考量。 如果我们认同上述观点,那么在讨论这一话题时,也就更容易达成共识。个人的就业选择,是个人就业竞争力、就业志向、就业观念与态度以及大的就业环境等多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个体选择或许不符合公众和社会的期待,但作为非利益相关者,更多还是应该尊重这种多元选择。 当然,我们也不应该被“高才低就”的表象所迷惑。比如,一些高学历者选择街道基层岗位,但并不意味着无法发挥所长。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办曾因为招录了一批名校硕博生而受到关注。但别忘了,该街道辖区内有华为、大疆、中兴等知名企业,这些企业的产值可能比一些省市高。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好区域内的企业,需要优秀人才,而优秀人才进入这样的环境也能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这其实也是一种人尽其才,而非人才浪费。 更值得关注的是就业心态和就业选择背后的就业生态问题,即如何营造一个更良好的就业生态,引导毕业生们作出最大化平衡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选择。让爱冒险的人敢冒险,愿拼搏的人敢拼搏,想创新的人能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才是扭转社会就业偏好,破除求稳心态,提升国家的创新能力与创造力,使人人尽其才、社会充满活力的关键。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荐稿人:ffy 2022-04-22 执行编辑:ffy 2022-04-22 责任编辑:xwf 2022-04-22 |
0 |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暂无相关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