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
登录日期:2017-05-24 【编辑录入:fengfy】 文章出处:《文汇报》2017年5月24日第5版 |
用稻米“造血”,不是天方夜谭 |
相关技术已进入人体临床试验阶段,2021年前后有望实现产业化 |
作者:文汇报驻鄂记者 钱忠军 通讯员 朱明霞 吴江龙
阅读次数:4913
|
通过水稻“种”出供人体使用的血清白蛋白,“稻米造血”不再是天方夜谭:由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杨代常全球首创的“稻米造血”生物技术——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注射液,日前获国家食药总局药物临床试验批件,正式进入人体临床试验阶段,预计最快2021年前后可进入市场,这是国际上第一个通过水稻来生产的一类创新药。 每公斤大米可提取10克人血清白蛋白 作为全球使用量最大的血液制剂,人血清白蛋白被称为“黄金救命药”,用于肝硬化腹水、烧伤烫伤、失血过多导致的休克、脑水肿、癌症和艾滋病人放化疗的治疗等。我国每年需求量约在420吨,但由于血浆短缺,60%依赖进口,仍有巨大市场短缺,不仅价格昂贵,还“一药难求”。 常规技术中,制造人血清白蛋白的主要来源是血浆和动物组织提取物即“血浆提取”,但血浆来源的有限性及其潜在的传染病传播等问题,使得科学家将生物蛋白药物的源头瞄准植物。 一亩稻田可产生10万元效益 1986年以来,植物生物反应器概念诞生,它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通过大规模种植生产具有高经济附加值的医用蛋白,生产替代血浆来源的人血清白蛋白,但植物生物反应器表达低、工艺复杂和规模化难等问题,成为从植物制取生物蛋白药物的瓶颈。 2005年,在美国生活工作了6年的杨代常回到母校武汉大学,展开水稻胚乳细胞生物反应器的研究。杨代常与团队顶住压力、埋头创新,2008年,他们在武汉大学的实验室里取得重大突破:发现植物提取人血清白蛋白的奥秘。随后7年,他们又陆续攻克表达量低、纯化工艺复杂、规模化和残留宿主蛋白与核酸检测等多项关键技术。 据了解,目前禾元生物公司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年产量为1吨,公司已启动在湖北仙桃的建厂计划,预计2018年底至2019年上半年新厂建设完成,力争在2020年实现年产量40吨,下线产品可投入三期临床。 荐稿人:ffy 执行编辑:ffy 2017-05-24 责任编辑:tmy 2017-05-24 |
0 |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暂无相关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