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
|
登录日期:2025-11-11 【编辑录入:ych】 文章出处:《光明日报》( 2025年11月11日 08版) |
| 角膜移植供体稀缺难题有望破解 |
|
作者:光明日报记者 田雅婷 通讯员 仰东萍
阅读次数:97
|
【瞧!我们的前沿科技】 角膜内皮屏障的破坏,会导致角膜水肿和透明度丧失,这是角膜盲的主要病因之一。角膜移植是治疗严重角膜内皮功能障碍的唯一有效方法,但供体稀缺限制了其广泛应用。如今,这一难题有了破解方法。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洪晶教授/彭荣梅副主任医师研究团队联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团队,开发出全球首个生物可降解角膜内皮替代物,可应用于人工角膜内皮重建——此举突破了传统非降解材料的局限,为角膜内皮功能障碍提供了一种临时替代的创新治疗策略。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生物材料》。 深入理解角膜内皮屏障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对于开发新的治疗策略至关重要。为此,研究团队同时也在国际学术期刊《生物活性材料》发表相关研究成果,揭示角膜内皮屏障新机制。 近年来,细胞外基质的力学特性(如刚度)被认为是调控细胞行为的关键因素,然而,细胞外基质刚度如何精确调控角膜内皮细胞紧密连接的组装与稳定性,其背后的力学生物学机制尚不明确。该项研究揭示了基质刚度影响角膜内皮细胞连接的完整机制,不仅为理解角膜内皮屏障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力学生物学视角,也为设计力学优化的组织工程支架、开发针对屏障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新疗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荐稿人:ych 2025-11-11 执行编辑:ych 2025-11-11 责任编辑:lxl 2025-11-18 |
| 0 |
|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暂无相关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