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15-03-06 【编辑录入:lrylry】 文章出处:《文汇报》2015年3月6日第7版

创新,为中国经济注入新活力
作者:本报记者 张晓鸣 薄小波  阅读次数:7202

11

 

  商飞:大飞机研制进入关键年

 
  中国商飞浦东基地总装制造中心的部装厂房内,一架大飞机轮廓已初显。目前,首架国产大飞机C919机体结构对接工作正在有序开展,而这正是中国商飞今年要打赢的诸多“战役”中的重要一战。
  2014年,5月23日是商飞人永远难忘的日子。习近平总书记在百忙之中亲临公司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我国民机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指南和强大动力,中国商飞人倍受鼓舞、深感振奋。公司坚持用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要求上来,把发展大飞机事业放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大局中去推进,开创大飞机事业新局面。
  刚刚过去的2014年,型号研制捷报频传。12月30日,ARJ21新支线飞机获得中国民航局型号合格证,我国民用飞机产业实现历史性重大突破。此前,ARJ21新支线飞机攻克了82项技术难关,赴北美开展自然结冰审定试飞,实现了3万多公里的首次环球飞行,圆满完成全部试飞任务。首架交付飞机顺利完成航线功能可靠性试飞,第二架交付飞机于11月成功参加了珠海国际航展飞行表演。C919大型客机详细设计全面完成,实现首架机体结构全机对接,在工程设计、试验、制造、关键技术攻关、机载系统合资合作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累计订单450架。
  依托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公司积极争取中央、地方政府和高校、科研院所的支持和帮助,着力构建“以中国商飞公司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民机技术创新体系;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选聘型号总设计师、副总设计师、主任设计师和副主任设计师共168人,长期聘用海外人才和外国专家129人,33人入选中央“千人计划”,员工数量从组建时的3800多人增加到8700多人,初步形成了一支信念坚定、甘于奉献、勇于攻关、敢打硬仗的民机人才队伍。
  中国商飞董事长金壮龙表示,2015年是型号研制的关键年,任务更加繁重,工作更加艰巨,时间更加紧迫。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洪流,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要紧紧抓住机遇,主动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充分利用后发优势与我国作为世界最大飞机市场的优势,突出创新驱动,加强关键技术攻关,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30

  上汽:尝试破题新能源车推广


  新能源汽车是中国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与传统汽车相比,目前新能源汽车在续驶里程、充电方式、电池寿命等方面还存在短板,制约了新能源汽车市场化的进度。上汽集团作为国内汽车行业的龙头老大,正凭借创新的理念、先进的技术、可靠的质量和高安全性,尝试破题。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上汽集团销售新能源汽车逾3000辆。
  去年11月,在成都举办的第十二届必比登挑战赛上,上汽新能源车队在强手如林的竞技中技惊四座。在拉力赛和性能测试中,荣威E50纯电动车、荣威550Plug-In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和荣威750燃料电池车在操控、动力、加速、制动、经济性各方面均表现优异,最终在纯电动组、混合动力组、燃料电池组中分获小组第一,力压宝马、奔驰、标致雪铁龙等国际品牌,成为必比登挑战赛开赛以来首个摘得“大满贯”的汽车企业。上汽新能源汽车的先进技术、可靠质量和高安全性能,在竞技场上经受了极限的考验,充分展露出科技创新的锋芒。
  让城市更加环保,让居民绿色出行。上汽加速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率先垂范,勇担重任。去年5月,荣威E50通过了北京市新能源小客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审核备案,并入围北京市第一批新能源小客车生产企业和产品准入目录。自此,上汽在北京地区销售新能源小客车可以获得北京市地方财政补贴,荣威E50车型可以参加北京市专用新能源小客车配置指标的摇号。
  去年8月,上汽集团与一嗨租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达成首批上千辆荣威新能源汽车的采购协议。11月,上汽集团将60辆荣威新能源汽车正式交付申能集团,成为申能集团旗下燃气公司的工程用车,用于执行城市燃气抢修、安检、管线巡查等任务。
  与此同时,为了拓展新能源汽车市场,上汽集团创新商业模式。新能源、互联网、智能化,以及工业4.0,是中国未来科技创新的新高地。谁能领先一步,谁就能掌握未来科技发展的主动权。上汽集团率先将新能源汽车与互联网“对接”,去年7月与阿里巴巴集团在上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携手打造“互联网汽车”,双方将积极开展在“互联网汽车”和相关应用服务领域的合作,共同研发面向未来的“互联网汽车”及其生态圈。

20

  联影:医疗设备航母启航

 
  春节刚过,位于嘉定区的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大楼里一派忙碌,继去年8月携11项国家认证产品初次与跨国巨头同台竞技后,今年5月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将是联影更全面也更震撼的“亮相”机会。届时,中国第一台达世界顶级水平的3.0T超导磁共振系统和配备有世界上最先进探测器技术的128层CT将正式推向市场。
  闷头苦干了四年的联影医疗,仿佛医疗设备领域的“辽宁舰”开始下水进入市场。去年以来,它已创造了多项世界和国内第一:世界上第一台超高清分辨率的PET-CT已推向市场,并在多家三甲医院完成装机;3.0T超导磁共振、128层CT的研制成功将国产医疗设备带入世界顶级水平;中国第一个基于远程医疗软件的区域影像中心在嘉定开始试点;两款DR产品及128层CT与数字乳腺机产品为中国赢得首个工业设计“奥斯卡”德国iF工业设计大奖……高端医疗设备市场由外资品牌一统天下的产业格局被一举打破,联影提交的专利申请已逾千项,其中高技术类超过700项。目前联影产品已装机150多台,销售订单覆盖北京、上海等地的50多家三甲医院,预计今年将形成20亿元销售规模。而从去年联影产品推向市场以来,一些国外进口同类产品已纷纷降价,部分产品价格降幅甚至达30%左右,随着未来销量不断增加,高端产品价格和维护费用都有进一步降低的空间。同时,欧洲、北美、拉美、中东、东南亚的一些采购商和代理商近期也已开始和联影接洽。
  联影崛起的关键是一大批具有国际化背景的高端人才,核心团队中列入国家和上海“千人计划”的分别有三人和五人,形成了“联影现象”:人才队伍已逾1900多人,其中56.5%为研发人员,100多人具有海外留学背景,500多人具有国际大公司和行业知名企业工作经历。这样的人才基础,让联影从起步起就具备和跨国巨头同台竞技的眼界、实力和实战经验。
  联影首席顾问薛敏表示,联影和国内其他医疗设备企业最大的差别就是特别注重长远布局。过去,医疗设备行业都是“小、散、弱”,而联影却瞄准了长期发展的平台化建设,夯实“科创”基础。其中,硬件平台为全线产品提供基础共性技术、关键共性技术和公共部件设计等资源共享,已初步建起世界级硬件技术基础;软件平台则提供跨平台通信、用户界面软件、大数据处理、高级医学影像算法库等支持,为用户提供无缝、便捷、流畅的交互体验。此外,联影还与知名高校、临床与科研机构紧密合作,开创产学研医协同创新平台,真正让临床需求引领技术创新,加速科研成果产业转化。
  考虑到国内医院接诊量是国外的近5倍,联影在产品研发初期即深入了解院方需求,为每一台设备都增加了一道“大患者流量”考核,在同等条件下扫描患者数量可达进口设备的一倍以上。在上海一家三甲医院,联影CT在超负荷测试中的表现明显优于国外同款产品。
  联影研究院CEO陈群介绍,联影密切关注最具前瞻性的技术。互联网产业的强劲发展趋势,让联影看到了移动医疗产业的巨大前景并已着手布局,医疗影像的大数据建设、医疗级诊断级的可穿戴设备、图像引导的放疗设备等一批革命性科技创新产品正在加紧研发。针对中国国情创新的“区域联合影像中心”,以医疗信息化为纽带,形成覆盖市、县、乡、镇、社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影像科室的联合体,全面提供远程诊断、远程会诊、远程教育培训、远程设备维护支持等整体解决方案。“联影不只是一家制造商,而是一个医疗解决方案的提供者。”
  打造世界级中国医疗设备公司,是联影的愿景。

 

 

荐稿人:lry 2015-03-06  执行编辑:zjy 2015-03-06  责任编辑:tmy 2015-03-07

0
 

上一篇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完成发射场合练
下一篇远征一号上面级即将首飞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