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
登录日期:2016-04-21 【编辑录入:fengfy】 文章出处:《文汇报》2016年4月21日第7版 |
把网上交易支付黑手挡在门外 |
作者:文汇报首席记者 樊丽萍
阅读次数:5761
|
同济大学一课题成果走通科研和应用相伴而行之路 项目名称:互联网支付体系风险防控的行为分析技术及应用 获得奖项: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辨识网上“偷盗者”,校企一拍即合联合攻关 电子商务网站的兴起,带动了网络电子交易需求业务的迅速增长。以去年阿里巴巴“双11”全球狂欢节为例,当天完成来自全球90%以上的国家和地区7.1亿笔支付,交易额达912.17亿元人民币,最高的支付峰值达到每秒8.59万笔。 如此天量的电子交易不仅成为一则夺人眼球的财经新闻,对学术界来说,它也是一个清晰的信号:网络电子交易及其支付系统已成为我国经济金融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支付安全对维护国家金融以及经济稳定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科研团队深度融合,成果在研究中直接应用 蒋昌俊如今是东华大学校长,而此前多年,他担任同济大学副校长一职并分管科研工作。作为一名学者,蒋昌俊对科技成果转化有自己的见解。“高校大量的科研成果都是研发在前,等技术相对成熟后,再试图和市场对接。”他分析,从科技成果转化的角度看,这种科研模式似有“先天不足”。因为很多科研人员在研发初期,并不确定其所研究的技术是否有真实的市场需求。 长期从事网络信息服务领域的技术研究,对蒋昌俊而言,最能证明自己研究价值的不仅仅是论文,而是更多的企业和领域能直接应用相关成果。于是,他领衔的课题组走了这样一条路:在课题研发的最前端就邀请企业技术专家加盟,让学术研究始终围着真实的应用问题转,而不是跟着学者的个人兴趣或臆想偏离方向。“我们的想法是,建立一套在行为识别模型基础上的交易欺诈精准判定和瞬时识别机制,从而完成中国支付领域的第一个具有安全可信的风险防控系统。” 理想的校企合作,仍可遇不可求 “校企深度融合开展科研合作,学界、业界呼吁多年,但实际操作起来也会遇到各种障碍和阻力。”蒋昌俊坦言,一般情况下,企业是不太愿意对外分享数据的。其中不仅涉及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更关键的问题在于,校企共同开展科研,成功后的相关经济收益如何分配,失败后风险如何共担等等——大多数情况下,一个细节谈不下来,校企合作就“黄”了。 和支付宝公司的此次合作则有特殊之处。比起一本经济账,课题组更在意、更受鼓舞的是,除了成果能投入实际应用,不少学生也通过参加课题研究,得到了校企联合培养。比如,部分学生带着课题到企业做研究,实习期间产生的费用均由企业承担。 目前,蒋昌俊课题组的研究成果不仅在支付宝公司得到成功应用,为3亿多实名用户提供了安全可信且优质高效的网络交易支付服务,还被应用于高速增长的电子商务企业,同时也应用于自贸区离岸结算等为互联网金融保驾护航的领域。 荐稿人:ffy 2016-04-21 执行编辑:tmy 2016-04-21 责任编辑:zjy 2016-04-21 |
0 |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暂无相关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