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
登录日期:2019-06-11 【编辑录入:lrylry】 文章出处:《新华每日电讯》2019年6月11日第5版 |
“把基站搬到卫星上” |
“天象”1、2星三大看点 |
作者:* 新华社记者 胡 喆、萧海川
阅读次数:8103
|
看着壮阔无边的大洋,想到网络世界冲浪?身处万米之高的航班,想让手机时刻在线?这样的想法,正逐渐变为现实。 日前,长征十一号海射运载火箭顺利升空,成功将七颗国产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其中顶着“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试验卫星”名头的“天象”1、2星,将为帮助实现“实时互联”出一份力。新华社记者走进“兄弟俩”的诞生地——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探它们的神奇本领。 名叫“天象”,有故事
“随着人类活动空间的不断拓展、全球空间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建设高轨、低轨和地面建设相互联结‘天地一体化信息网’已是大势所趋。”“天象”卫星项目总设计师、中国电科首席专家孙晨华透露,这张网的低轨接入网规划有60颗综合卫星与60颗宽带卫星。利用星间链路与星间路由技术,在极少数地面关口站的支持下,就能实现全球无缝窄带与宽带机动服务。 卫星专家表示,“天象”1、2星虽是两颗低轨试验小卫星,意义却并不小。“兄弟俩”希望通过微小型平台、微小型载荷、小代价的软件定义、软件重构等方式,为今后我国低轨接入网建设提供技术验证和支撑。 卫星虽小,本领强
孙晨华表示,在卫星上,科研人员构建了一个地面指令、地面上载、卫星软件重加载的开放试验平台。由于卫星一旦上天,就不可能通过硬件集成的方式增加新的功能。开放平台意味着一旦有需要,就可以通过软件来定义新的功能,实现小卫星功能的拓展,或者实现新的功能组合。 “天象”卫星搭载有国内首个适应高动态条件的天基路由器。孙晨华说,这是卫星搭载的一项关键核心技术。天基路由器包含路由计算和数据转发两项技术。路由计算非常复杂,资源消耗量大,对中央处理器的要求比较高。“天象”卫星,实现了路由计算和数据转发的分离。路由计算由地面负责,减轻了卫星的算力负担。 星间链路,是卫星装载的另一项关键核心技术。据介绍,天象卫星的星间链路采用了高动态的传输体制,通过较高速率的可靠的组网传输,实现各种数据、图片、语音、视频信息在星间、星地传输。 未来服务,前景广
天象卫星项目副总设计师蔚保国说,本次两颗组网的多功能综合低轨小卫星,构建了低轨导航增强运控原型系统和地面监测评估系统,可为后续低轨接入网实时精密定轨、星座构型保持、通导协同增强的科学试验提供关键技术支撑,未来对提升北斗导航增强以及广域高精度无人驾驶导航定位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对公众而言,两颗肩负探路意义的小卫星,或为满足实时在线的需要掀开新篇章。技术专家表示,今后卫星通信将更加普及,可以为用户提供成本更加低廉、信号更加优质、速率更高的数据传输服务。 (文章来源:《新华每日电讯》2019年6月11日第5版) 荐稿人:lry 2019-06-11 执行编辑:tmy 2019-06-11 责任编辑:lyh 2019-06-13 |
0 |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暂无相关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