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
登录日期:2010-12-14 【编辑录入:xiaomi】 文章出处:文汇报 2010.12.13 |
调结构 稳物价 保民生 促改革 |
作者:赵承
阅读次数:9532
|
在国际金融危机阴霾未散、世界经济结构处于深度调整的关键时期,在我国即将开始新一个五年的重要时刻,10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谋划了“十二五”开局之年的经济发展。 从会议透出的信息看,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调结构、稳物价、保民生、促改革,中国经济在新的一年将呈现出转型的新取向。 一条鲜明主线:让转变发展方式贯穿始终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看,无论是总体把握,还是具体部署的六项工作,都体现了转变发展方式的鲜明特点。 新一年经济结构调整,是一种全面深度的调整。从三次产业看,需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做强工业核心竞争力,提升服务业发展质量。从“三驾马车”看,需要扩大消费、优化投资结构、增创外贸新优势。从城乡区域看,需要推动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形成城镇化发展新格局。这些调整,关系到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和内生动力,关系到转变发展方式的成败。 一个基本取向:用积极稳健政策保经济平稳 明年宏观经济调控面临着极其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明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是“积极稳健、审慎灵活”,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由两年来的‘适度宽松’转向‘稳健’,引人注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在当前流动性过剩,通胀预期居高不下的背景下,货币政策转向稳健,意在让经济运行的货币环境回归常态,保持经济的平稳健康运行。 就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开幕当天,央行宣布再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是今年以来第六次也是一个月内第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凸显了当前货币政策的“稳健”特征。 一项紧迫任务:把稳定物价摆在更突出位置 11月份CPI同比上涨5.1%,通胀压力较大。影响物价的因素,明年仍将继续存在。稳定物价,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宏观调控的紧迫任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认为,稳定物价具有稳定经济全局和保障民生的双重意义。实现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货币政策的调整必须得力。从中长期看,加强农业等薄弱环节投入,通过改革收入分配机制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缓解物价上涨对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人群的压力,也是必须着手进行的一项工作。 一套民生规划:为人民群众扎实办几件实事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十二五”开局之年,在改善民生上要扎扎实实办几件实事。安排的重点包括教育、医疗、卫生、住房、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这些领域存在的问题,群众反映比较强烈。 在住房政策方面,会议提出,明年要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逐步形成符合国情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和商品房体系。而在会议召开之前,有关部门已宣布明年计划安排保障性住房和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1000万套,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收入问题是制约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扩大的要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研究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努力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这引起了专家们的关注。另外,扩大涉农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范围,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加快公立医院试点改革,加快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等,都体现了保障民生,尤其是保障低收入群体生活的取向。 一种强大动力:以改革开放加快经济转型 发展方式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体制机制的弊端造成的。发展方式转而不快,关键在于改革有待进一步到位。 在新的一年,推动收入分配、财税、金融投资体制和资源环境等关键领域改革,可以建立起约束和激励机制,让地方、企业更加自觉地转变发展方式,使经济转型的成果更加巩固,发展的局面更有活力。 2011年,我国将迎来入世十周年。目前我国出口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累计吸收外资1.06万亿美元。商务部研究院院长霍建国认为,拓展国际经济合作空间,继续稳定和拓展外需,出路在于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等方面下工夫。
荐稿人:tmy 执行编辑:tmy 2010.12.14 责任编辑:zjy 2010.12.15
|
0 |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暂无相关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