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12-07-31 【编辑录入:lrylry】 文章出处:《文汇报》2012年7月31日第1版

圆梦九天的壮丽航程
作者:新华社记者 曹智 白瑞雪  阅读次数:8701

——党中央关心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科学发展纪实

 

  1992年,党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20年间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基础技术的国家,建立了比较完整的载人航天体系。天地往返、出舱活动、交会对接、航天员驻留……20年不懈探索,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向着建设空间站的目标稳步迈进。
  
党中央科学决策,中华民族飞天梦想化作国家发展战略


  2012年6月16日18时56分,执行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上太空。


  正在丹麦进行国事访问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闻讯后发来贺电:希望同志们继续发扬载人航天精神,精心做好各项后续工作,奋力夺取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全面胜利,为推进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回望神舟飞天的壮丽航程,航天人不会忘记,正是党中央的战略决策,把中华民族千年梦想化作国家发展战略,引领着中国开启了壮丽的飞天征程。


  1986年3月3日,由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4位著名科学家撰写的《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技术发展》建议,呈送给了邓小平同志。


  两天之后,邓小平同志作出重要批示:“此事宜速决断,不可拖延”。“863计划”的出台,对中国载人航天探索起到了催化剂作用。


  1992年9月21日,党中央正式批准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在听取专家汇报后,江泽民同志强调,要下决心搞载人航天,这对我国政治、经济、科技等都有重要意义。载人航天是综合国力的标志,要坚持不懈地、锲而不舍地去搞……


  1998年11月10日至11日,刚刚建成的北京航天城迎来了一个不寻常的日子——江泽民等中央领导同志先后来到这里,考察载人航天工程主要研制成果和神舟号试验飞船。


  就在这次考察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指挥部为中国载人飞船取名“神舟”,江泽民同志亲笔题写了“神舟”二字……


  1999年11月20日清晨,西北大漠深处。6时30分,随着指挥员“点火”命令的下达,长征火箭托举着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一号无人飞船直上云天……


  神舟一号成功飞天4天之后,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兴致勃勃地来到北京航天城,详细了解神舟一号飞船发射试验情况,仔细观看一天前从内蒙古着陆场运抵这里的飞船返回舱,亲切会见参加载人航天工程研制建设和试验的部分科技人员。


  2002年3月26日,正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视察的江泽民同志再次会见航天科技人员代表。谈到头一天晚上成功飞天的神舟三号飞船,江泽民同志说: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刚刚起步,今后还要搞空间实验室和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任重道远……


  在成功进行了4次无人飞船发射后,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按计划在2003年秋天举行。还在年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就将这项工作列入这一年的工作要点。


  10月14日下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刚一闭幕,胡锦涛同志就赶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连夜听取载人航天飞行准备工作情况汇报。次日凌晨,他来到航天员公寓问天阁,为航天员杨利伟壮行……
  神舟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不久,胡锦涛同志又对即将实施的神舟六号任务提出明确要求:精心组织、精心指挥、精心实施,确保成功、确保万无一失……


  2005年10月17日,神舟六号飞船平安返回祖国。在庆祝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胡锦涛同志要求中国航天人,要始终把科学管理作为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要环节,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2008年9月27日,随着航天员走出舱外,成功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中国航天,离建设空间站的目标越来越近。


  此时,建设什么样的空间站?如何应用空间站……一系列问题引起党中央高度关注。2010年9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并通过空间站建设立项报告。胡锦涛同志明确要求,在2020年前后建成具有中国特色、能够充分发挥效益的空间站……


  
党中央深情勉励,激励着中国航天人自主创新建伟业


  在载人航天工程发展的许多重要时刻,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等中央领导同志或亲临发射现场慰问科技人员,或深入科研一线解决实际困难,鼓励航天科技人员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坚持自主创新,奋起直追……


  2008年9月25日,执行神舟七号飞行任务的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肩负着出舱使命踏上太空征程。
  舱外航天服决定着此次出舱活动的成败。胡锦涛同志不仅关注着舱外航天服的研制进展,还亲笔为我国自行研制的航天服题名——“飞天”。神舟七号升空的第3天,他又来到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观看出舱活动实况。当看到身着“飞天”航天服的翟志刚在另外两位航天员的协助下打开轨道舱舱门、把中国人的第一行足迹留在茫茫太空,胡锦涛同志随即拿起话筒同航天员通话,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代表全国各族人民,对航天员出舱活动的圆满成功表示热烈祝贺……


  作为一个承载着责任、使命、荣誉的特殊群体,党中央对中国航天员队伍始终给予了特殊的关注。早在199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组建不久,江泽民同志就来到航天员中间,深情地对航天员们说,中华民族将会为你们感到骄傲和自豪……


  中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实施以后,胡锦涛同志一直牵挂着执行这项任务的航天员。2012年6月26日10时许,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专程来到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10时16分,胡锦涛同志走到指挥席前,拿起话筒同神舟九号任务飞行乘组指令长景海鹏通话,亲切的话语通过电波传向正在茫茫太空遨游的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组合体——你们作为担负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航天员,表现得非常出色,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祖国和人民感谢你们……


  2005年11月27日,在庆祝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胡锦涛同志讲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在科技进步突飞猛进的今天,我们要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显著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这正是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留给人们最重要的启示。


  
党中央大力倡导,载人航天精神成为助推神舟飞天强大力量


  2003年11月7日,在庆祝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胡锦涛同志指出:“在长期的奋斗中,我国航天工作者不仅创造了非凡的业绩,而且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是‘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期的发扬光大,是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永远值得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学习。”


  两年后的同一个季节,胡锦涛同志在庆祝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的讲话中,把载人航天精神的主要表现系统概括为5个方面: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


  2004年2月20日,一年一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从胡锦涛同志手中接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72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志,这位4个月前参与实施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动情地说:“祖国的需要就是我们前进的方向,只有把自己的事业同祖国、同人民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大有作为。”


  执行出舱活动试验任务的神舟七号飞船,原定于2007年发射。由于受部分核心部件的进度影响,计划被迫推迟。中央领导同志得知这一情况,专门嘱托工程负责同志:不要抢进度,要将确保质量放在第一位。遵照中央领导同志的嘱托,广大科技人员奋力攻关,很快攻克了关键技术。


  20年神舟飞天,中国航天人在用心血和汗水铸就载人航天精神的同时,还培养造就了一支事业持续发展的人才方阵——今天,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各系统总设计师大多在40岁至50岁之间,35岁以下的科研人员占工程科研人员的80%。在愈发密集的载人航天任务历练中成长起来的中国新一代航天人,正在为实现新的突破积蓄强大力量……
  2012年7月27日,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等中央领导同志在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了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航天员及参研参试人员代表。胡锦涛同志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胜利完成任务的3名航天员,向所有参加这次任务的科技工作者、干部职工和解放军指战员,表示热烈祝贺和诚挚问候,勉励大家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团结拼搏、开拓奋进,推动我国航天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绩……


  新华社记者 曹智 白瑞雪        (据新华社北京7月30日电)


推荐人:lry      2012-07-31       执行编辑:lry      2012-07-31       责任编辑:tmy  2012-08-02

0
 

上一篇李克强给湘西古双云村大学生龙贵菊回信
下一篇时事热点-----留住罪证,永远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