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
登录日期:2014-04-27 【编辑录入:lrylry】 文章出处:《文汇报》2014年4月27日头版 |
请大牌教授帮学生“读懂中国” |
作者:本报记者 姜澎
阅读次数:14788
|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领衔学校思政课改革:打破学科限制,所有教授参与教学
让学生在质疑思考中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 ■思政课培养的是学生的理想信念,并且要教会学生质疑和思考的能力,让他们在质疑、思考并且获得答案的过程中,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这样的教育,本来就不应该只是局限在思政课堂上
■一所大学量化的指标很容易达到,但是我们的文化是不是能够达到一流大学的水准?大学就是让我们能够永远保有梦想,并且帮助我们实现梦想的地方
■传统的思政课常常是老师照本宣科,学生被动接受。现在学生们常常面对社会现实的各种冲击,帮助他们“读懂中国”,形成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是大学思政教育的重要任务
“思政课本身培养的就是学生的理想信念,并且要教会学生质疑和思考的能力,让他们在质疑、思考并且获得答案的过程中,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张杰院士说:“这样的教育,本来就不应该只是局限在思政课堂上。”
在上海交大思政课上,张杰用45分钟为学生讲述了他求学和工作的经历,用自己的梦想带领学生重新认识民族、党和中国梦。
“每个人都认为很了解自己的民族,但我1998年在英国留学时才第一次意识到,我们民族为什么会特别有凝聚力。”张杰告诉同学们,当时恰逢国内大水灾,他和众多中国留学生一起天天收看关于抗灾的报道。在水灾中,大家展现出来的各种美德,使他第一次意识到中华民族特别强的凝聚力来自尊老爱幼等优良传统。
从事物理研究的张杰在钻研中国自然历史时发现,从公元前206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2155年之间,中国发生过大水灾1029次;中国处于欧亚板块相交之处,这个地理环境带来很多地震,人口密集的华北地区有据可查的8级地震曾经发生过5次,7级到7.9级地震发生过18次。“多灾多难的自然环境,使我们这个民族尤其善于吃苦耐劳,积粮备荒。”
随后,张杰还对比了中国梦和美国梦。在课堂结束时,他为学生推荐了两本书——《苦难辉煌》和《中国震撼》,并布置了课后作业:就为什么中国不能全盘照搬别国的政治制度和发展模式这个话题,写一篇论文。
“我们的交大梦到底是什么样的?”“常常看到大家关心的都是月薪多少、房子买在哪里,感觉大学也不是一个象牙塔了,我们的大学到底应该坚守什么?”“有时候老师用全英文授课不够流利,我想知道,我们在这里到底能不能接受到世界一流大学的教育?”……在提问环节,一个个尖锐问题抛向张杰。
“我刚到交大来时,有老师给我写信,说我肯定是文科背景,因为我到学校第一次讲话就要求老师们都要有自己的梦想。老师们说,只有文科生才谈梦想。”张杰说,希望我们的学生现在不仅要有科学精神,还要有人文情怀,千万不要做有科学没文化的人。“一所大学量化的指标很容易达到,但是我们的文化是不是能够达到一流大学的水准,大学就是让我们能够永远保有梦想,并且帮助我们实现梦想的地方。”
至于那些抱怨交大不能实现所有课程全英文授课的学生,张杰回应:“现在我们的教师中,具有国外博士学历的确实只占30%,但对比8年前这一比例只有4.5%,你们就会对未来充满希望了。”
“不论是我自己的求学经历,还是我成为一名大学教授后的经历,我都发现原本对大学生来说很重要的思政课都不那么受大学生的重视。”张杰说:“其实,大学生身边有那么多优秀的教师,他们的经历和感悟对学生来说,才是最真实、最能够影响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的。”
很多时候,传统的思政课在大学生眼里过于枯燥,常常是老师照本宣科,学生坐在下面被动接受。但是,“现在学生们常常面对社会现实的各种冲击,帮助他们读懂中国,形成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是大学思政教育的重要任务。”张杰说,大学里有那么多独具人格魅力的教授,平时各类专业课堂上,他们对学生理想信念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教授们自己的经历都是一本很好的思政教材。比如已经101岁高龄的前任校长范绪箕教授说,他的求学和工作经历可以说就是中国梦的个人版。
未来,上海交通大学除了将这些大牌教授们请上思政课讲台以外,还将在通识教育的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和理想信念的教育内容,“比如船舶学院的新生在上基础课时,请参与航空母舰设计的学者来为学生上课,谁说这不是一堂很好的思政课呢?”
荐稿人:lry 2014-04-27 执行编辑: xwf 2014-04-27 责任编辑:tmy 2014.4.28 |
0 |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暂无相关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