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
登录日期:2015-01-30 【编辑录入:lrylry】 文章出处:《解放日报》2015年1月30日第14版 |
我们缺什么 |
作者:施一公
阅读次数:14958
|
■施一公
我在驻马店地区汝南县的一个小村庄——小郭庄——生活了3年多,然后在驻马店镇又生活了整整8年。我在驻马店度过了11个春秋,这里有我人生中最亲切、最难忘的一段经历。
虽然那里的生活一直很清苦,但我心里一直很满足、很快乐。我在驻马店小学升初中的时候,当时的小学常识老师对我说了一句话:施一公啊,你长大了一定得给咱驻马店人争光!大家可能想不到,这句简单的话让我刻骨铭心记忆至今。从那以后,每次得到任何荣誉,我都会在心里觉得自己是在为驻马店人争光。
2009年,我陪母亲和姐姐回到了曾经生活3年半的小郭庄。母亲激动得老泪纵横,我也很感动,乡亲们对我们还像30多年前那么热情。我注意到,村里仍没有自来水,家家户户还靠井水,生活比城里人差远了。但乡亲们很满足、很快乐。
我常常想:同样是人,我真幸运,不愁吃、不愁穿,受过高等教育、出过国、留过学,拥有一份钟爱的工作;可是我们中国有很多人没有我这么幸运,我的父老乡亲和他们的孩子也没有我这么幸运。
尽管他们不像我这么幸运,他们却一直很为我自豪,为我鼓劲。
我有些地方和很多执着的科学家们不一样。哪点不一样?他们因为兴趣驱使在做科学研究。
我虽然也有兴趣,但最初并没有那么强烈的兴趣做研究,我的兴趣是很晚才培养起来的,驱使我的更多的是责任和义务。
我成长于驻马店,是地地道道的驻马店人,那里的邻里乡亲也从没有把我当外人,这种亲情常常让我感动;我想用自己的努力和创造回报我的父老乡亲,哪怕是取得成绩让他们为我骄傲。这是我从小受到的教育,我真的很感恩、想回报。
不知不觉间,我的观念似乎很落伍了。我想不明白当今的社会为什么会变得物欲至上,为什么这么多人会一致向钱看。人不是商品,人活一口气。
当大学毕业生以收入为唯一衡量标准,把自己作价、选择出价稍微多一点的公司就业时,我真的非常不理解,身边的世界变得陌生。我有时候想,是不是世界变化太快,我老了,真的跟不上趟儿了。
我怎么也不理解,连我身边的人,连我的一些同事、同学、朋友我都理解不了,我不知道这个社会怎么了,我们的关注点太不可思议地狭窄了!
中国真的有很多人不像我们一样幸运,他们很需要我们的帮助,需要每一个幸运的人关注他们的生存环境,需要我们今天在座的人一起努力。
我不希望自己的学生做形式化的社会实践,但很支持他们选择去中国欠发达地区去看看、去体验,比如去支教。
在这儿我举一个支教的例子。2008年我全职在清华工作,我的一个本科生从陕西农村的一所希望小学支教回来。在我的办公室,他痛哭流涕。
他说:施老师,您知道吗?尽管是希望小学,但那里的孩子从一年级到五年级都很瘦,一天只有两顿饭,早上10点一顿,下午4点一顿。为啥?没钱!他们没有肉吃,只能吃饱两顿饭;他们早上不能起得太早,晚上又要尽量早点睡,因为要节省能量,要把能量用在上午10点到下午4点之间上课的时间。但他们都很满足、很开心……
我不晓得,我们做基础研究的,我们能做什么,我们能改变什么。我受中国传统教育很深,作为一个敢担当的读书人,不仅应该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也需要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只可惜自己的时间精力实在太有限,总想找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做点事情,总想有机会回家乡为父老乡亲做点什么。 我们缺什么?我们缺这份对社会的责任感,我们缺这份回报父老乡亲的行动。
在清华大学,每次给生命科学学院的新生进行入学教育的时候,我都告诉他们:你千万不要忘了,你来到清华,不只代表自己,不只代表你个人,你也同时代表一个村、一个县、一个地区、一群人、一个民族。你千万不要忘了,你肩上承担了这份责任。
我真的希望,不管是我自己、我的学生,还是我的同道,我们每个人真的要承担一点社会责任,为那些不像我们一样幸运的人们和乡亲尽一点义务。这是我除了对科学本身兴趣之外的所有动力,也是我今后往前走最重要的一点支撑。
荐稿人:lry 2015-01-30 执行编辑:tmy 2015-01-30 责任编辑:xwf 2015-02-01 |
0 |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暂无相关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