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17-02-06 【编辑录入:fengfy】 文章出处:《解放日报》2017年2月6日第10版

德国“高工”是怎样炼成的
作者:#王 一  阅读次数:7853

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是德国培养工程师的传统与特色

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是德国培养工程师的传统与特色

 

  无论是帐篷、钟表、桥梁,还是汽车、火车、轮船,“德国制造”总是与耐用、可靠、安全、精密挂钩。如今,“德国制造”就如同精品保证,这种信任感的建立离不开在德国备受推崇的“高级工程师”(以下简称“高工”)精神。它并不仅仅是抽象的精神,更有一套细致的培养机制。德国人的独立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并非天生,而是来自德国教育的培养。
  那么,德国“高工”到底是怎么炼成的呢?

  最重要的是培养独立性
  除了培养孩子吃饭、穿衣等独立生活能力之外,德国幼儿园还重视让儿童独立做决定,从小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德国孩子从出生就独自睡觉,晚上给宝宝吃饱奶换好尿布,父母就会关灯离开,养成孩子按时独立睡觉的习惯。
  如果小孩子吃饭不专心,边吃边玩,德国父母的做法是结束就收走盘碗,没吃饱就饿一顿,不会像中国父母那样端着碗追着哄着喂。在德国极少看到几岁的孩子哭闹不休耍脾气。孩子的独立性就这样给摔打出来了。
  同样,德国幼儿园突出的一个特点便是重视培养儿童的独立性,而且这种对独立性的培养渗透在日常活动的方方面面。例如,孩子们活动结束后要在老师的带领下自己把玩具整理好,还不会走的孩子,爬着也要自己把身边的玩具重新归位。
  德国幼儿园的教室里都有橱柜,上面放有瓶装矿泉水和杯子,孩子们想喝水随时自己倒,杯子自己洗。德国大多数幼儿园实行混龄制,小孩子的杯子由大孩子帮忙洗。放学前,孩子们会自觉将玩具收拾好,将水杯摆进橱柜。当孩子们刚刚能拿稳勺子时,便要开始自己吃饭,大一点的孩子要和老师一起在饭前摆放餐具,饭后还要自己把餐具放到指定的地方。
  除了培养孩子吃饭、穿衣等独立生活能力之外,德国幼儿园还重视让儿童独立做决定,从小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每天上午,孩子们会自己决定参加什么活动(如绘画,唱歌,踢球、开小汽车等),也可以自己提出新的、有时听起来甚至有些离谱的建议。曾经有一位男老师带着几个大一点的孩子在院子里面放火,因为有个孩子在前一天提出了这样的建议,并得到了积极响应。于是,老师便做了相应的准备和安排,放火时带了灭火用具。先放火,再灭火,孩子们兴奋极了。
  让儿童独立做决定还包括让孩子们自己解决相互间的冲突(如抢玩具)。老师在遇到冲突的时候并不急着扮演裁判的角色,而是让孩子们单独或者一起思考如何解决冲突。另外,幼儿园的老师重视征求并尊重孩子的意见,避免用命令的口吻说话,例如吃午饭前,通常有唱歌的活动,老师总会问孩子们想唱什么歌,然后让提议者起个头,大家一起唱。下午的活动,也会根据儿童自己的提议来安排。父母们去接孩子时,会在黑板上看到孩子参加的各种活动记录,包括每项活动的倡议者和参加者都是谁。
  在德国幼儿园看似随意的、没有章法的日常活动背后,隐藏着精心的教育设计和安排,并服务于明确定义的教育目标和理念。

  养成的习惯终身受益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心理健康,是德国教育的重要责任

  德国从小学教育开始,就特别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老师经常在课堂上带领小学生们为父母为朋友制作生日卡或节日礼物。德国有个传统的儿童节日叫马丁节,过节的重要方式是晚上儿童举着灯笼跟着骑士马丁大游行。每年马丁节前,老师都会和全班同学一起制作纸灯笼,那一周的课程内容就是设计样式、寻找材料并制作出漂亮结实的灯笼。马丁节夜晚的大游行,简直就是各个班级的自制灯笼大展示。
  德国孩子有自己的储蓄罐、里面的零花钱是他们做家务活、替父母擦车、为邻居花园剪草等劳动挣来的。德国小学教学还包括集体郊游、野外宿营、大自然探险、足球比赛等等,经历了好动童年期所神往的各种户外野趣,他们锻炼得更加独立坚强。
  体育课是身体发育时期的小学生很重要的学习内容。学生除了书包外还必备一个存放运动用品的“体育包”,整理装好运动服和运动鞋是孩子自己的责任,家长不会帮忙。孩子们还会根据自己的爱好,加入当地各种民间体育协会,参加训练和体育赛事。他们会将这些体育爱好坚持终身。
  度过了4年轻松快乐的小学时光,孩子们已积累了一定的体能和眼界,进入中学后便开始在课程的广度和深度上逐渐加强。每周一次的工艺课,他们学会了制作较复杂的杯子陶盆及各种造型的艺术品。所以,他们挣零花钱的方式更加多样化,比如给低年级学生做家教,照看邻家小孩等。
  德国教育还有两点特别之处:从小学到大学,没有班长没有班干部,每个班级只有学生代言人,职责是将同学的意见向老师或校方提交。学生代言人由学生选举产生,没有老师或校方参与。从小学到大学,考试成绩属于个人隐私,老师不得公开不许排名,更不能以考试成绩将学生分出优劣等级。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心理健康,是德国教育的重要责任。所以,他们比较能互相尊重,多具有不攀比不巴结、不嫉妒不歧视、真实坦诚的个人品质。

  在严格的大学中百炼成钢
  在一路不断淘汰中,闯过一门门严格的考试最终拿到学位证书的毕业生,以真才实学走进“德国制造”工程师队伍


  迈进“宽进严出”的德国大学,艰难辛苦的治学之路才刚开始。德国大学一般没有分班制度和辅导员,从联系学校、选择专业、报到注册、寻找住房,到选择课程和复习考试,再到半年工作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实验课题等,全靠学生自行安排筹划。
  德国的应用科学大学是一种非常有特色的应用型高教机构,被称为德国产业一线工程师的摇篮,也有人说它是战后德国经济奇迹以及实体经济长盛不衰的一台发动机。在德国,共有200多所应用科学大学。
  “德国的应用科学大学并不是稍差一些的大学,而是德国高校体系中自成一体的一个支柱。”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应用科学大学教授拉克纳曾这样说。
  德国培养工程师非常注重训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奥斯纳布吕克应用科学大学计量专业的霍夫曼教授每年都要带领学生完成实验。每个学期学生要完成他为各阶段理论课量身定制的6组实验,并撰写详细实验报告。如果实验结果与理论预估不一致,他会分析原因,告诉他们在生产一线实际可能出现的情况。
  此外,教学和实践的无缝衔接,也为企业甄选合适人才提供了直接渠道。在教学中,除少数昂贵的精密测量仪外,学校还尽量让学生使用生产一线的“真家伙”。一名学生说,理论课不去上没关系,但不参加和完成实验课,就不能毕业。
  霍夫曼教授认为,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是德国培养工程师的传统与特色。他说,德国自然资源相对匮乏,企业制胜主要靠人脑,这就要求德国“高工”能更快设计出高效能、专业化的尖端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过去20年间,德国各工程专业大学在校生人数成倍增长,但工程师培训质量并未降低,每年都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因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而毕不了业。
  德国教授极其严谨,考试不及格绝不手下留情。越是精英大学,要求越严格,越是理工科,创新越重要。在一路不断淘汰中,闯过一门门严格的考试最终拿到学位证书的毕业生,以真才实学走进“德国制造”工程师队伍。
  德国应用型高校对教授的要求也很有特色:所聘教师不仅要取得博士学位,还要至少有5年实际工作经验,其中至少3年是在校外企业或研究机构工作; 教授向政府部门申请研究经费时,也须证明课题有企业参与和部分出资,能够保证研发成果投入实际运用。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往往会与德国公司建立网络关系,以利于学生日后实习以及教授的知识更新,这也体现了应用科学大学与经济界合作紧密这一特质。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德国驻华大使柯慕贤曾在回答中国网民有关德国教育的问题时说:“德国的教育宗旨是使学生成为能独立思考的有创新能力的人。”德国工程师,就是这样炼成的。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2017年2月6日第10版

 

 

荐稿人:ffy 执行编辑:ffy 2017-02-06 责任编辑:xwf 2017-02-06

1
 

上一篇为何这么多“第一个”诞生在英国
下一篇叫板藤校:是时候改变上大学的方式了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