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17-08-21 【编辑录入:fengfy】 文章出处:《解放日报》2017年8月21日第10版

给人庇护和尊严,避难建筑怎么建
作者:吴越 综合自 《外滩画报》、《中国房地产报》、树状模式网  阅读次数:9363

纸管、白色帆布做成的临时性隔墙使得灾民可以在白天掀开帷幕,晚上睡觉时再把它们拉下来,获得隐私和尊严

纸管、白色帆布做成的临时性隔墙使得灾民可以在白天掀开帷幕,晚上睡觉时再把它们拉下来,获得隐私和尊严


  8月8日,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令人悲痛惋惜。近日来,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抗震救灾,努力应对救援、安置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灾害发生后,好的临时住所能够给人庇护和尊严,对幸存者的身心健康恢复十分关键。在日本,有一些建筑师以此为己任,运用匠心为受难者造出了一方不大却温暖的天地。

  汶川地震后
  他为孩子建起“纸房子”学校


  坂茂是当今世界上最受瞩目的建筑师之一,他于2014年获得了有着“建筑诺贝尔奖”之称的普利兹克建筑奖。颁奖评语中这样写道,“通过杰出设计来应对高难度挑战,坂茂扩展了建筑师这一职业;他使建筑师能够参与到政府、公共机构、慈善家及受灾群体之间的对话。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用高质量设计满足社会需求的积极行动,以及他应对人道主义挑战的独有方式,使得本届普利兹克奖得主成为一名模范建筑大师。”
  和很多建筑师一样,坂茂设计过不少博物馆、工厂和住房,但与其他人不同的是,一旦灾害来临,他会毅然放下手头一切事务,马上投入为受灾者建造避难所的工作。
  1994年,卢旺达内战导致200万难民被迫在极其悲惨的条件下生活。坂茂得知后,立即向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提出了建造纸管避难所的想法,随即被聘为顾问。1995年日本神户大地震后,他第一时间赶到那里,开发出了“纸木宅”,将人们捐赠的啤酒箱内填满沙袋作为地基,再将硬纸管垂直排列形成房屋的墙壁。他还为神户灾民设计了一个用硬纸管搭建的社区中心,让他们的心灵有所安慰。
  同年,坂茂创立了一个名为 VAN(建筑师志愿者网络)的非政府组织。一旦发生地震、海啸、飓风或战争,他都会带领VAN 的志愿者前往当地。多年来,他们的足迹遍布了日本、土耳其、印度、斯里兰卡、中国、海地、意大利、新西兰和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
  2008年汶川地震一星期后,坂茂和他的团队迅速赶赴四川成都参加灾后重建。在一个多月内,来自日本的120名志愿者和四川当地的志愿者一起,用低成本、可回收再利用的纸质材料建起了一座临时小学——成都市华林小学。这座临时建筑共有3幢房屋,9个教室,占地500多平方米,成为地震灾区第一个拔地而起的希望小学,后来荣获了“日本项目国际奖”。
  有人曾担忧,纸质材料建造的房子质量如何,遇到水和火又该怎么办?但华林小学不会有这样的问题,因为教室所使用的纸管经过了特殊处理,外面被喷上了一层特殊的物质——清漆,可以有效断绝水的渗透和火的侵袭。同时,纸管由纸张加工合炼而成,经过结构工程师做的测算,每一处节点的承重都可以达到100公斤。

  不光要有地方住
  更关心灾民的隐私和尊严


  地震、海啸之后,灾民如何安置?家园被毁坏,如何重建自己的生活?对这些问题,坂茂有着自己的见解。
  2011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及海啸过后,坂茂立即投入为灾民建造避难所的工作中——他用硬纸板做成纸管,用白帆布做建筑隔墙,制成4米长、4米宽的单元隔间,简称PPS(Paper Partition System),每个家庭可以住在不同的小隔间中。
  坂茂的意图是用简易的分隔物在疏散场所为各个家庭营造私人空间。他介绍说,日本灾后的典型做法是把灾民疏散到一些比较大的公共空间里,比如体育馆。灾害发生后的最初几天里,躲在这样的场所没什么问题。但一般情况下,灾民都需要等上几个月才能住进政府提供的临时住房,几个月没有私人空间的混杂相处,很容易会给灾民心态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坂茂希望通过设计来关注灾民的精神需求。纸管、白色帆布做成的临时性隔墙使得灾民白天可以掀开帷幕,晚上睡觉时再把它们拉下来。如果家里有需要哺乳的婴儿,母亲在哺乳时也能够获得隐私。
  在坂茂的理念中,灾难来临时,人们不需要创新的设计,只需要快速建造一些简易的避难设施。“房子就是房子,再新的设计也不能改变它的基本功能。”
  同时,坂茂有自己的“材料观”,他不想浪费任何材料,所以会尝试去用所有可用的材料。硬纸管就是如此。原材料不贵,而且到处都有,无论是在成都,还是在菲律宾,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用。
  经过一次次地震灾后重建的实践,坂茂对自己的纸质小屋进行了多次修改,最终形成了现在的样子——制作非常简便灵活,不需要任何木质接头和支柱,只需4个人手帮忙,10分钟左右便能完成全部组装和拆卸工作。在坚固耐用程度方面,纸类材料虽然不可能完全替代钢筋水泥,但其是否能成为长期建筑,关键在于建筑师的用心程度。以纸做成可以用来遮风挡雨、长期居住的房子时,建筑也不再只是简单的“纸上谈兵”。
  此外,也有业内人士表示,纸房屋的推广有着很大的前景。因为它比板房的隔音和隔热效果均要好得多,造价也比板房便宜,如果运用在房地产界,几乎可以取代目前在房地产开发中用到的那些临时性建筑。

  营造“家”的感觉
  让灾后的孤独感随时光而逝


  在平田晃久建筑事务所的网站首页上有一张手绘的水彩效果图,图上描绘的是沿着地势如山谷般延展开的一派温馨街市图景。这是日本青年建筑师平田晃久为在2011年日本关东大地震中受灾最为严重的岩手县所建造的一个融合有幼儿园等设施的住宅区。
  他的目的是让那些失去家园以及感觉被孤立的市民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中来,让他们通过相互的帮助、政府的帮助得到更多的温暖,追求一种更好的生活方式。
  实际上,这不是平田第一次和震后建筑打交道。在此之前,由资深建筑师伊东丰雄牵头,藤本壮介、平田晃久等青年建筑师参与的题为“震后家园”的展览就曾亮相2012年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并最终斩获最高奖项金狮奖。
  被称为“日本最有爆发力的年轻建筑师”的平田有着强烈的个人风格,其设计的建筑仿佛融周边空间于一体。他屡屡提到“养建筑”这个词汇——“完整的意思是,把整个的建筑元素在事务所里面进行反复研究,使它成长为能够符合基地状态的形态,再把它放置到社会当中去,我把这个形象地比喻成,我把它养在家里,把它养大。”
  以岩手县的项目为例,平田设计的建筑保留了村庄、城市和自然的关系。通过道路的造型,整个社区形成一个像是在山谷当中被回旋的道路包裹起来的山体,“随着这个道路向山谷延伸,这些住宅慢慢地向山上生长过去。”
  此外,平田运用了大量的屋顶来塑造“家”的概念。在他的观念中,一家人是住在同一个屋檐下的,如果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感觉到同一个屋檐下有这么多人在身边共同生活,灾民心中的孤独感就会慢慢地随着时光流逝。对平田来说,灾后重建过程中,这点相当重要。

  1995年神户地震后,日本政府建造了很多应急住宅。但大家住进去之后,很快便发生了“孤独死”的案例。因为家里只剩下一个人,住着也没人关心,没人对话。吸取了这个教训后,平田在内的建筑师在之后的灾后重建中,不但要考虑如何能最快地安置所有的受灾人群,更要考虑今后的十年、二十年这些灾民的心理状况。因此,他们希望把人聚集在一起,让大家有更多的交流,互相支持。




荐稿人:ffy 2017-08-21 执行编辑:ffy 2017-08-21 责任编辑:xwf 2017-08-22

0
 

上一篇“累觉不爱”的韩国青年
下一篇又到开学季,留美学生如何保安全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