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天权
青年兴,国家兴,青年强,国家强。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优秀群体,是我们党和事业的后备力量。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是高校落实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的精神,对于我们加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工作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的主体地位,把促进人的发展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大学生作为受教育的主体,他们最大的愿望和诉求是什么?一句话,就是在校成才,出校有用。党和国家、社会和家庭对大学生的期望是什么?一句话,就是政治可靠、道德高尚、身心健康、专业能干。这与大学生自身的要求、愿望、利益是完全一致而不矛盾的,这正是党的教育方针的直白表述。
当前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是十分切合大学生实际的。
一,用科学理论武装学生,解决“政治可靠”问题。
大学生的年龄特点、社会阅历决定他们正处于理想、信念缺位的关键时期。他们既有趋于成熟理性的一面,又有不成熟、易冲动的一面。他们对很多问题的认识可能不全面、不准确,需要用科学理论加以引导,只有在理论上说清楚,大学生才能真正信服,才能跟你走。我们要坚持不懈地摆事实、讲变化,用国际国内生动事例讲清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些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引导我们胜利前进的真理。我们要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学生,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具体而言,高校要通过加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以及政治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千方百计地做好科学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工作,使学生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核心内容的科学理论,把科学理论作为人生的精神支柱。
二,以高尚师德感召学生,解决德才兼备问题。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重视师德修养是人类传承已久的优良传统,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苏联教育家说,教师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础。古今中外之所以都重视师德修养,根本在于他们充分认识到了高尚的师德对于受教育者的成长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由教师做介质的知识、文化、社会、道德,一代一代传承,对民族精神和国家发展的影响也是巨大的。2007年8月31日,胡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指出,广大教师应该自尊自立,努力成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人类灵魂工程师。以人民教师特有的人格魅力、学术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全社会的尊重。高校教师应该加强道德修养,用高尚的师德感召学生,因为高校教师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他们面对的是思想最活跃、精力最充沛、影响社会潜力最大的青年大学生。教师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教,只有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学术风范上以身作则,以真情、真心、真诚进行教育的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高校教师要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不断加强道德修养、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严谨治学,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以培养人才、繁荣学术、发展先进文化和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要率先垂范,言传身教,既做今师,更做人师。要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严格要求学生掌握好专业知识,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努力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
三,用人文情怀关爱学生,解决身心健康问题。
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道德常常能够填补人类的智慧缺陷,而智慧却不能同样填补道德的缺陷。”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有着高智商的人却没有能够获得成功,其根本原因是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得到相应的道德的滋润和关爱。教育的根本是理想人格的培养,没有人格培养的教育就是失败的教育,没有人文精神的教育也是没有灵魂的教育。刘海洋事件、马加爵事件等都说明了这一点。现在大学生不仅需要有人为其传道授业,更要有人为其解惑,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人文关怀的实质就是尊重人,就是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维护大学生的根本利益。为大学生健康成才服务,就是指在学习上促使其努力完成学业,在生活上帮助其解决困难,在思想上做好解惑工作。要给大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特别做好下三项工作:一是做好思想引导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大学生的心坎上,要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交友、置业、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帮助学生增强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二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援助工作,因为当今大学生碰到的很多实际问题,并不完全是思想和政治领域的问题,而是心理问题;三是要做好帮扶工作,努力做好国家助学贷学、奖助学 金、勤工俭学、困难学生资助等问题,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帮助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缓解就业压力,完善毕业生的就业服务体系。
四,用优秀文化培育学生,解决文化素质问题。
培养优秀人才需要良好的校园文化,我们要通过弘扬主旋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 文化建设,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吸引力强的文化活动,营造教育、启迪、陶冶、塑造大学生的氛围。大学要形成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治学、与时俱进的优良教风;形成勤于学习、奋发向上、诚实守信、敢于创新的良好学风;形成崇尚科学、严谨求实、善于创造、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良好校风。我们要让学生在健康、活泼、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之中,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和人文素质。我们要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结合起来,寓教育与文化之中,开展特色鲜明、主题突出的活动。要突出校园建设中的人文精神,发挥校训等校园文化载体的育人作用,引导学生弘扬学校优良传统。注重学校软环境建设,以优秀的报告、优秀的学术讲座、优秀的文艺演出、优秀的艺术作品等为载体,宣传优秀人物的感人事迹,用真实的榜样激励感化学生,引导学生认识
真善美,拒绝假恶丑,在欣赏高雅的文化中奋进向上。要加强校报、校刊、校园网站建设,加强校内研讨会、报告会的管理,拒绝各种错误言论的传播和流入,让学生充分接受科学理论、主流思想、先进观念。
中国人民大学作为一所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高校,在贯彻十七大精神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充分结合学校学科特色、工作特点和教育传统,在四个方面下工夫,力争把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做得更加活跃。
一是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高起点的传统报告中更加活起来。我们的做法是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整体讲解、多门配合、广泛渗透”的课程体系,强调理论学习的内容延伸和融会贯通,形成“书记校长带头讲、知名学者都来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集中讲、专业教师渗透讲”的教育格局,让学生在高水平的学科教学中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精髓。改进教学方法,逐步实现四个转变,即由课堂单纯灌输向互动交流转变,由空洞说教向实践教育转变,由形式主义向讲求实效转变,由教学向咨询转变。要加强形势教育,针对社会热点、焦点、难点问题举办讲座、论坛、演讲、辩论等活动,解答学生提出的种种疑问和困惑。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培训,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建设上,严把教学技能关、业务训练关、教育效果考核关。
二是让思想政治工作在专业教育互动中更加活起来。自然、社会、人文各科对发展先进生产力、繁荣先进文化,丰富人类精神,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巨大。我们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人到大学生的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引导大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思想道德政治觉悟。要深入发掘各门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重点发掘蕴含在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和自然学科中的教学资源,特别是组织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法学、文学、社会学、新闻学和自然科学等专业课教师,参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的研究,使大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努力实现学习专业知识与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统一。要结合专业学习的实际情况,强化青年学生肩负的社会责任,鼓励学生在学好、学活专业知识的同时,大胆创新,以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努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三是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更加活起来。从学生成长、成才和战略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针对青年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思想特点,以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为主线,紧密结合时代特点和改革开放的生动实际,以社会实践为载体,以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为依托,创造性的探索开辟全面成才的良好环境和广阔舞台,让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和实践中受教育、长见识、增才干。引导学生开展课外学术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和学术实践基金,完善大学生参与课外学术活动的评奖和鼓励机制,为学生开拓视野,培养创新精神创造有利条件。
四是让思想政治教育在优化队伍建设中更加活起来。明确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千部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职责,制定有效的选拔、培养、考核、使用、带领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和管理机制,吸纳更多的优秀青年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加入到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中来,保证队伍的正常运转和不断发展。加强党团干部队伍的政治培训和业务技能培训,激励党团干部在学习中、工作中树立大众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和高起点意识,定期组织千部开展社会实践,到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和老少边穷地区参观考察,开拓视野,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健全党团工作联动机制,完善人才培养、储备、输送机制,把党团组织作为学校向社会输送优秀干部的基地。
“立德树人,育才为国”是历史赋予我们大学的艰巨任务,我们一定不断努力,探索前进!
(本文系作者在2008年“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与大学德育”高层论坛上的讲话。全文转自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办《关心下一代》2008第2期p7-9,)
程天权: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历任复旦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同济大学党委书记。
荐稿人: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