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19-04-19 【编辑录入:louyouhua】 文章出处:《人民日报》2019年4月19日第14版

这份温情让人心动
作者:*商 旸  阅读次数:8688
  使受助者获得帮扶而尊严无损,这种理念值得肯定

  最近,郑州的一位拾荒老人被“骗”了。

  老人今年81岁,靠收废品糊口,辛辛苦苦攒下3000多元钱,可一不留神被人偷走了。这是自己几年的血汗钱呐,大爷急得哭出了声。

  开烧烤店的孙老板听说后,决定帮帮老人。他不但在朋友圈筹集到了善款,还在给钱的方式上动了脑筋:不说是捐的,说老人的钱被追回来了。

  既解了老人的燃眉之急,又没让老人承受心里头的负担。孙老板的良苦用心,让大伙很感动。

  不仅有感动,有人还从中看到了慈善方式的进步。润物于无声,行善于无形,使受助者获得帮扶而尊严无损,这种理念值得肯定。

  慈善是啥?给钱给物呗,有人或许脱口而出。钱物的资助,当然有意义。资助的方式,更须讲究。

  慈善,是建立在人与人平等基础上的互助互爱。助人者不必高人一等,受助者也无须低人一头。慈善不仅是物质和行动上的救助,还要兼顾接受人的尊严和感受。

  人都有自尊自立之心,平白无故接人馈赠、受人照拂,心里难免有道坎儿,非亲非故的咱凭啥呢?行善的人如果不留意方式方法,硬生生地塞钱塞物,就容易让行善的效果打了折扣。

  想要帮人帮到位,慈善意识得升级。善意,来自我们的天性和良知,是恻隐之心的自然流露,不应以求得回报、被人感激为目的。付出即是得到、行为即是目的,以这样的平和之心助人,就能充分考虑到对方的心理感受,形式上也就自自然然,不着痕迹。

  生活中这样的做法也不少。有的医生,明明自己拿钱资助病人,却非要压在枕头底下偷着给。一些困难大学生不愿当着同学的面吃爱心午餐,学校就想办法研究孩子们的饭卡,每顿饭低于一定金额就暗中发放补贴,整个过程不用申请,只有学校和受助学生自己知道。

  这其中,只有救急救难的一份心意,没有什么要当“恩人”的刻意设计,更能让人感受到慈善的脉脉温情。您看,这样的周全做法,是不是更好?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2019年4月19日第14版)


 

 


荐稿人:lyh 2019-04-19   执行编辑:lxl   2019-04-21    责任编辑:xwf  2019-04-22

同济大学关心下一代网站首页链接

0
 

上一篇学术诚信 发展进步的基石
下一篇“我是军人的孩子,我不冲上去,她可能会死”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