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晓涵,高一学生,5分钟,专业急救,抢回老人性命,默默隐身而退…… 这些关键词,点燃了这个冬天最暖的画面。 昨天,这位“温暖了整个冬天”的小小少年持续刷屏霸屏,也在朋友圈“被置顶”……各大网站相关新闻点击量瞬间10万+、100万+,赞誉评点涌流:“为身边的好少年点赞,为冬日的上海点赞!”“从他身上能看到一座城市、一个社会向文明山峰攀登的步履”“新时代最美少年”…… 是的,这就是新时代最美少年的模样。有勇气、有担当,也可爱、亦开朗,更能在关键时刻临危不惧、果敢冷静,以专业知识和技能挽救生命,坚守良知。
哲学家说过,比金钱珍贵的是知识,比知识珍贵的是良知,而与拥有良知同样可贵的是“我们头顶的星空和脚下的土壤”——它们都存在于我们的头脑和心灵。 这位少年的星空和土壤,想必一定皓朗而广袤吧。 有人自省:是否具有同样专业的施救能力;也有人自问:是否有勇气义无反顾伸出援手;更多人在探究:是怎样的星空和土壤,锻造出如此能量强大的“小宇宙”。 回顾少年的英勇之举,无数闪光的特质不言而喻。遇事不乱,淡定处置,毫不怯场——当他发现路边老伯倒在地上,另一名老伯帮其拍背时,做对了第一反应:需要援助。同时根据老人表征,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需要实施心肺复苏。 关键时刻能拿主意,敢下手——尽管接受过相关培训,但“真刀真枪”上手还是第一次,抱着“不能看着生命在我手里消逝”的念头,少年果断先实施海姆立克急救法,发现老人症状符合心脏骤停征兆时,及时采用体外按压“鼻式人工呼吸”施救。 媒体的进一步采访发现,少年兴趣广泛,自小看医典,获得过法治竞赛奖项,还在学说相声——这也就解释了,他为何对情况判断正确,施救要点掌握得当,施救过程中平时练排球的“硬功夫”更是派上了用场。 性格开朗,善交朋友——能善待他人的人,必定也能与自己和谐相处。少年说自己最崇拜的是雷锋,希望这件事让过世的外婆感到欣慰,更说出了“不管最后有没有起到效果,这个社会都赢了”。 这些闪光的特质,今天是新时代优秀少年最动人的模样,明天则是新时代国家栋梁最坚实的依仗。 一个少年温暖了一个冬天。少年强,则国强!
(附:同日《文汇报》头版文章)
盛晓涵(左二)来到《石库门的笑声》演出现场。 (中国大戏院供图) ■本报记者 童薇菁 “欢迎小英雄上台!”昨晚,独脚戏《石库门的笑声》阔别观众11个月后,重返演艺大世界。毛猛达和沈荣海这对黄金搭档人气极高,而中国大戏院整晚最热烈的掌声献给了一位特别嘉宾。他,就是引发全上海朋友圈刷屏的15岁见义勇为少年、上海格致中学高一男生盛晓涵。 穿着校服登台的盛晓涵,看起来就是一名清清爽爽的上海男孩,就在受邀登台之前,他还在想“作业怎么做”。而这位少年一个月前,在放学回家途中,运用心肺复苏知识对一位倒地不起的老人施展救援,为生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但做了好人好事的盛晓涵却怎么也不肯留下姓名,老人最终通过他佩戴的校徽才辗转找到了 “恩人”。虽然想保持低调,但这样一位勇敢、冷静、智慧又谦逊的上海“宝藏男孩”终是藏不住了。盛晓涵的义举经过报道后,这些天获得了大批市民、网友的转发、点赞。 “我现在比当时紧张,当时来不及紧张!”盛晓涵幽默起来也十分可爱。“如果是遇到‘碰瓷’该怎么办?”台上,主持人“刁钻”的问题来了。盛晓涵的语气没有半分犹豫:“事后,我和爸爸妈妈也探讨过这个问题。我们一致以为,在能够保证自己安全的情况下,遇到别人发生危险或需要帮助,应该挺身而出。”话音未落,台下已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时隔多日,回顾起当时的现场,晓涵依然磊落坚定。“我注意到这位老伯的情况已经很危急,如果我不救他,他可能会变得更糟;但如果我救了他,他也许会变好。”危机时刻,容不得迟疑,他说:“既然学了(急救),就要敢用,要有能上、敢上的心理,而不是选择逃避。” “后浪可敬,后生可畏。”毛猛达竖起大拇指,“这小囡沉着冷静,不慌不忙。关键时刻胆子大,脑子又清楚得不得了。”原来,15岁的盛晓涵不仅学习过心肺复苏和救护包扎,还喜欢钻研医典,平时的积累给了他救人时的“底气”。他笑着告诉记者,“后浪”就应该“什么都要会一点”。 这个大男孩,真的“什么都会一点”。兴趣爱好广泛的盛晓涵,爱看医学书籍,对京剧、相声、滑稽戏、脱口秀也都很有兴趣,虽然他平时学业繁重,很少有机会走进剧场。 “今天第一次有机会现场看滑稽戏,但很多‘上海老哏’都接得上,毕竟我是上海小囡嘛。”从小就喜欢看《老娘舅》的他,终于有机会与“阿德哥”面对面了。从上海话的 “谐音”侃到 “石库门”,从上海的 “四大文豪”聊到 “四大金刚”…… “笑星”毛猛达和沈荣海的表演,令少年笑得合不拢嘴。 中场休息时,这个率真又可爱的男生被观众团团围住,邀请他合影留念。 “我为我们这座城市有这样的小英雄感到骄傲自豪!”在医药行业工作的徐先生激动地告诉记者。这位英雄少年并不想出名,这几天已经谢绝了很多家媒体的采访,因为在他看来,这就是一件普通人做的普通事。 “我们都要向你学习!”毛猛达说。 “我只是做了一个上海人应该做的。我相信,其他人遇到同样的情况,也都会这么做的。”盛晓涵说。 (文章来源:《文汇报》2020年12月18日头版头条)
荐稿人:lry 2020-12-18 执行编辑:lry 2020-12-18 责任编辑:xwf 2020-12-18 《同济大学关心下一代网站》 欢迎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