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
登录日期:2021-11-11 【编辑录入:lrylry】 文章出处:《光明日报》2021年11月11日第10版 |
“孩子们过好了我才心安” |
作者:光明日报记者 刘小兵%
阅读次数:15786
|
从退役老兵到"上海阿爸",他在助学扶贫路上前行19年 【退役军人风采录】 他的微信头像是在雷锋像前敬礼的照片,做一个像雷锋一样“心里永远装着别人”的人是他的追求——他就是2021年度“最美退役军人”、上海张志勇公益服务社理事长张志勇。 1976年,17岁的张志勇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成为一名光荣的海军舰艇战士。然而4年后的一次意外受伤让张志勇不得不离开部队,他被分到上海一家国有商店工作。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张志勇“下海”创业。短短几年时间,张志勇就把自己的外贸公司经营得风生水起。 2002年,张志勇怀着对“彩云之南”的美好向往来到西双版纳。在一趟长途客车上,张志勇遇到一位勐海县小学老师,老师邀请他前往勐海县勐遮小学。“知道山区很穷,但没想到那么穷。”张志勇回忆起那些穿着不合身旧衣服的孩子,那一间间昏暗破败的教室让他揪心不已。张志勇的首笔捐款捐给了一个与盲眼奶奶相依为命的孩子,丧父的孩子怯生生地拉着他的袖口,小声唤了一声“阿爸”,孩子清澈又渴望的眼神和一声“阿爸”,让张志勇原计划5天的旅游延长到2个月。张志勇踏访了勐海县周边10多所学校,每到一处,他都将困难学生拉到身边聊一聊,然后尽自己所能捐助,很快便花光了随身带的旅费。 回到上海后,张志勇心中始终牵挂着云南的孩子们,他决定深入乡村帮困助学。他卖了自己的车和店铺,用10万元购买了衣服、文具等物资,义无反顾地踏上公益之路。再难走的山路再偏僻的山村也挡不住张志勇的步伐,他的帮困足迹踏遍云南各地。不知何时起,孩子们对他的称谓从“老师”“叔叔”变成了“上海阿爸”。 一己之力毕竟有限,就在张志勇的慈善捐助面临停滞之际,他的故事开始被社会关注,越来越多的慈善组织和爱心人士愿意同他一起帮助贫困学生。于是,2014年6月,上海张志勇公益服务社正式成立了。通过这个平台,张志勇整合各种爱心资源,解决山区贫困孩子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困难。 公益服务社成立不到半年,张志勇就带着社会各界捐献的2000套被褥和文具、书籍等学习用品赶赴云南勐海、红河等边远山区,为那里的贫困师生送去来自上海的温情。2016年,张志勇在勐海县黎明农场设立“爱心墙”,定期为贫困家庭捐赠衣物,至今已捐赠爱心衣物3000余件。2018年,张志勇公益服务社屏边站挂牌,首批捐赠物资和资金共计18.6万元;他还多方联络、筹款,帮助因病患只能蹲在地上爬行的云南哈尼族女孩李瑶芬到上海治疗,实现了这个女孩站起来走路的梦想。 张志勇不辞辛劳,只为一个念头:“孩子们过好了我才心安。”如今,张志勇的志愿者团队越来越壮大,志愿者数量超过千人。截至目前,上海张志勇公益服务社已捐款280余万元,捐赠各类物资580余吨,惠及贫困学生近5万人。 配图、荐稿:lry 2021-11-11 执行编辑:lry 2021-11-11 责任编辑:lxl 2021-11-18 |
0 |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暂无相关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