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08-06-16 【编辑录入:admini

有多少教养可以重来
  阅读次数:21089

5月20日下午,文先生路过南京五台山体育场时,南京大学“百年华诞庆祝大会”刚好散场,莘莘学子蜂拥而出,于是整条大街都成了欢乐的河流。作为一名老校友,文先生也不由汇入了欢乐的人流,分享看校庆的喜悦。当人流涌到上海路路口时,正好交通信号红灯亮了,文先生立即停下脚步,等待绿灯。然而他身边的同学却依然凯歌行进,竟没有一人停下,路****通一时为之堵塞。文先生大惑不解,难道仅仅因校庆,我们的同学就可以不顾城市交通最起码的规则了吗?三五年我们就可培养出一名大学生,可是百年名校的今天,却培养不出一个遵守社会基本规则的公民吗?文先生先是痛感悲哀,继之便是无边的忧虑。
    当刘海洋伤熊事件在媒体上沸沸扬扬时,有多少人注意到发生在时下大学生内心深处的变化?有多少人意识到这种变化对未来中国社会的影响?“伤熊”只是一个“果”,如果不由此去寻找和解决那个“因”,恐怕还会有许多的苦果和恶果等看我们。
   “我的教养在大学里退化了。宿舍里,晚睡的人肆无忌惮地打电话;早起的人报复性地定闹钟,大家言语中带看挑衅与不尊重……我不认为在这个环境中仍然要做有教养的人。”
“上大学后,我变了,我不再诚实。开始我对有那么多人作弊想不通,后来我也这么干,却不感到耻辱。”
    “有的人曾经很有教养,但受到伤害后也渐渐怀疑起自己的行为,最终放弃原则,随波逐流。”
    这就是当今一部分大学生的内心世界。这些思想弥漫在大学校园的上空,想想真令人害怕。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如果教育只注重所谓知识而忽略了道德,或者所谓道德教育只是流于空洞的泛泛说教,那么这种教育就无法使受教育者获得起码的教养。有位外国朋友说起不久前他经历的一件事,听来令人百思不解。他在给某国驻华大使馆打电话时,碰巧接电话的是一位中国人,那声
音冷硬的真让人无法忍受。当他跟一位西方国家某外交官的夫人谈起此事时,不料她也深有同感。她说,如果她讲中文,使馆里接电话的中国人很没礼貌,如果她讲外语,那接电话的中国人声音就全变了。谁能说这些由政府派到各国驻华使馆里的工作人员没受过教育?然而一个电话就能知道他
们是多么没有教养。
    什么是教养?词典上说,是指在道德品质和文化素质等方面所达到的水平。在这个定义里,道德品质是放在第一位的。简单说来,遵守公德,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富有爱心,善解人意,心胸宽广,温文尔雅,彬彬有礼……这些都是教养的实际内涵。与其一天到晚对学生空谈信仰、灌输崇高,不如实实在在地教给学生这些做人的道理。
    “越在黑暗中越做光明事,这就是教养。”这是台湾教育家高震东先生说的话。我们一方面深深折服于这种逆水行舟、出污泥而不染的境界,更多的是应当受到警醒和鼓励。慨叹是无益的,从守住最基本的伦理底线做起,使自己越来越有教养,并以此影响映带他人,应该是很现实的。
(全文转自《作家文摘》2002年7月9日第7版,摘自6月15日《团结报》雷泰平文)

荐稿人:141                            

0
 

上一篇心中要有真诚的土地
下一篇中华文化之歌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