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
登录日期:2013-11-14
【编辑录入:wfiwfi】
文章出处:《解放日报》2013年11月13日第7版
|
以医者仁心,谱就中马“血缘” |
作者:王海燕
阅读次数:6211
|
——记马来西亚青年、东方医院普外科医师杨永康
从2007年起,杨永康每月捐献一次成分血,每次捐献的量是别人的2倍,已累计献血 80多次。
10月5日,东方医院普外科医师杨永康的大喜之日。一个安徽小男孩最起劲,嚷着要当“小花童”,挽着小篮子,在新娘走过的路上撒下芬芳的玫瑰花瓣。
就在婚礼的前一天,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中马经济高峰合作论坛时,讲述了两国之间一个感人的“血源”故事。杨永康和小男孩正是这个故事的主角。一年前,35岁的马来西亚青年杨永康捐献造血干细胞,成功挽救了这个7岁安徽男孩的生命,这样的跨国匹配概率是百万分之一。后来,男孩一家千方百计找到了杨永康,并全家出席恩人的婚礼。
每月坚持献一次成分血
2004年,在天津医科大学攻读临床医学本科的杨永康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首位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外籍志愿者。后来他被保送至同济大学医学院读研究生,一直坚持献血。2007年起,杨永康到东方医院实习、工作,他发现临床急缺成分血,开始将献全血改为献成分血。健康人捐献成分血最短周期是4周,他每月献一次,每次捐献的量是别人的2倍,已累计献血80多次。
2012年1月,杨永康被辗转告知,一名患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7岁男孩在配型初筛中选中了他。
捐献前一天,杨永康收到一份意想不到的礼物——一封来自患儿父亲的亲笔信,信里还夹着一张孩子的照片,背面写着五个字:“谢谢杨叔叔!”4月17日,杨永康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了小男孩的生命。
抢着要的“外科第一助”
杨永康的临床老师尤天庚,说起自己带的这位徒弟赞不绝口。
病人伤口上流着脓血,发出阵阵恶臭,刚进入临床实习的年轻医助们捂着鼻,不敢靠近。而杨永康不同,他把头凑得很近,趴在病人伤口上亲手换药,仔细地缝合伤口。“我就此记住了这个华裔马来西亚籍小伙子。”
杨永康的特别还不止这些。术前准备是医助常规工作,先插管、后麻醉接着配合主刀医生上台做手术,对医助来讲既方便也符合医疗规范。但杨永康每次都在病人麻醉后再插管,尽管增加了自己的工作量,可病人的痛苦却大大减少。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基础上,对于需要二次开刀的病人,杨永康尽量都在其旧有刀口上开腹,虽然医生费时又费力,但病人却获益终身。很快,他就成了东方医院外科主任医师都抢着要的“外科第一助”。
看到他的笑脸让人温暖
普外科主治医师高玮对杨永康的评价是,“他不只是对病人,而是对所有周围的人都有一种爱。”有位住院多年的老奶奶说,每天早上一看到杨医生那张乐呵呵、像孩子一样的脸,就觉得自己的病比昨天好多了。大家都喜欢、惦记着这位马来西亚医生,得知他要结婚了,病人们纷纷祝福这位上海女婿。好几天不见他的身影,病人们打探他蜜月啥时回来。
每次献血回来,杨永康总是乐呵呵的,他把这份助人的快乐也传递给了身边的人。在他带动下,妻子和科室的医生、护士们都成了义务献血志愿者。
如今,与他同龄的医生已经晋升为副主任医师,而他依旧是个不能出门诊的“住院总”。问他有没有遗憾,他笑着说,“我特别羡慕那些援疆、援滇的医生,要是我的条件合格,就能去了。”
荐稿人:wfl 2013-11-14 执行编辑:lry 2013-11-14 责任编辑:lxl 2013-11-15
|
0
|
|
上一篇:培养向上力量(青年观)
下一篇:顶尖学者频曝贪占经费 名师缘何成学界“老虎”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