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14-03-07 【编辑录入:wangdl】 文章出处:《新民晚报》2014年3月6日第A30版

接受
作者:刘埕  阅读次数:5664

  刘埕

 

  拒绝别人难。让人接受也挺难。有客来家,碰到泡好的茶水不动一口,递上去的水果摆手推辞,饭留不住,相送的物品也是坚持不受。客气是客气了,但作为主人,扫兴之余,也许要感叹让人接受真难!

 

  有感于此,我总是有意识地注重接受,只要是善意的、真诚的、正当的。

 

  小区附近的西瓜摊,买过几次后,有点熟识了。有一天吃过晚饭,我又去买瓜。买好后,就随便地聊了起来。河南籍摊主大方地随手削好一个小西瓜,一剖为二,一半给旁边卖熟食的湖北籍摊主,一半给我。二话没说,我接过就吃。摊主显示出一种很满足的神态。说实话,我刚吃过饭,本不想吃,承蒙摊主的一片心意,还是爽快地接受了。

 

  接受,也许并不为了自己的需要,在意的是给予者的需要。

 

  然而,最难面对的是父母的给予。接受,成了一道令人纠结的难题。父母住乡下,子女生活在城里。节假日怀揣一份孝心,去看望父母。临了,父母拎着自产的瓜果菜蔬、滴着卤汁的腌制咸菜,大包小包,反正是他们认为最好的东西,要你带回去。那一刻,接受吧,如今谁又缺少这些东西;不接受吧,又拗不过父母的韧劲。最后,往往事与愿违,弄得不开心。事后想想,早知如此,倒不如爽快接受了好。

 

  这还让我想起一位生活在外地的朋友。每年的中秋节前,年迈的母亲都要给他寄去月饼。有一年,朋友接母亲来住。一次,我正在朋友家,正好看到朋友面有愠色地对母亲说,月饼有的是,哪里还要她每年寄,以后不要再寄了。这近乎下了最后“通牒”。朋友的母亲双唇嗫嚅着,却说不出话来,一脸窘态。

 

  我知道朋友是位孝子,其用意是不愿让母亲付出,应该是他回报母亲。但朋友不懂得,在母亲的逻辑里,母亲永远是给予,子女永远是接受。无论农家土产也好,月饼也罢,你的接受,对父母来说就等同于孝顺了。即使你有十万个理由不想接受,你也要去接受。

 

  接受,其实也是一种付出,是一种使给予者幸福、满足、快乐的付出。

 

  接物待人如此,推及世间的其他人事,譬如同事之间、邻里之间、朋友之间、夫妻之间……面对不足和缺点、隔阂与隙怨,也何尝不是如此。只要不涉及大是大非、原则问题,也都不妨接受之、包容之、理解之。而这样的接受,其实是一种成熟、责任、担当,是一种宽容、气度、胸怀,称得上是一种美德。

 

   荐稿人:wdl   2014-03-07    执行编辑:lxl    2014-03-07    责任编辑:lry    2014-03-08

0
 

上一篇梦想 坚持 爱
下一篇树桩的力量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