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14-06-08 【编辑录入:lrylry】 文章出处:《解放日报》2014年6月8日第3版

广结髓缘 爱心永续
作者:杨潇慧  阅读次数:6615

 

市红十字造血干细胞捐赠志愿者俱乐部“百人采集入库”侧记

1

  本报记者杨潇慧

      15年前的6月5日,由本报率先倡议、上海市红十字会发起的造血干细胞捐赠志愿者俱乐部成立。当年,“骨髓移植”对多数人来说还是个陌生的词汇,中华造血干细胞资料库上海分库血样数据仅有7000多人份,非血缘关系成功捐赠仅有1例;如今,上海造血干细胞资料库入库血样已超过12万人份,并成功捐赠了301例……

      昨天,数百名志愿者和爱心市民汇聚北京西路上海市红十字会捐献大厅,以“百人采集入库”活动,纪念俱乐部成立15周年。

没想到报名的人那么多”

      上午10时许,满载巴士三汽66名员工的大巴徐徐驶来。一色的淡蓝衬衫、深蓝领带或花丝巾,年轻的公交员工英姿飒爽,挤满了捐赠大厅。

      “造血干细胞,对全国超过400万的白血病、淋巴瘤等重症患者来说,是生命在黑暗中摸索时唯一的希望。”5月31日,本报和市红十字会发出倡议,介绍了最新的“唾液采集样本”方式,号召市民参与6月7日的“百人采集入库”活动。倡议经报纸、网站、微信平台发出后,得到众多网友的热情响应。当日转发次数即达上千次,许多读者前来咨询,要求了解造血干细胞捐赠的更多细节。

      巴士三汽公司团委书记张莉告诉记者:我们闻讯后就做了动员,“没想到,报名的人那么多”。公司领导特意将部分司售人员的工作班次进行了调整,并特批两辆大巴,送大家一起来参与活动。

我们要回报上海,回报社会”

      与巴士三汽集体行动不同的是,更多市民是以私人身份前来参与活动。国网上海嘉定供电公司的10多名青年志愿者以及部分家属,分头搭乘地铁或公交车来到现场,默默填写表格,默默完成采集任务,又默默离开。记者找到其中一位志愿者陆华,他说:我们公司看到解放日报倡议后,动员年轻人踊跃参与。“传递爱心的路上,需要你我携手共进,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加入到爱心志愿者队伍中来。”

      捐赠人群中,还有两位身穿“大众出租”制服的的哥代公飞、的姐张海云。他们是公司第一批招录的非沪籍驾驶员,三年来,他们坚持关爱自闭症儿童,积极参与公司组织的各项公益活动。昨天上午10时多,他们赶到捐赠大厅:“我们都是新上海人,上海给了我们工作机会和良好的生活,我们要回报上海人民,回报社会,希望能够配型成功。”

      市民马先生、张女士昨天也自发赶来捐赠。“很遗憾,我们口腔溃疡,不能留唾液。”他们表示改日或到成都路献血屋去留血液样本。

履行社会责任,让爱心永续

      昨天,最感人的要数那些15年来不离不弃的志愿者。他们放弃了无数休息日,为俱乐部发展壮大忘我奔波。“这是人间最美好的地方,可以说,没有我们俱乐部志愿者的真诚奉献,就不会有今天造血干细胞资料库的成就。”上海市红十字会副会长李明磊说。

      作为志愿者俱乐部的发起方之一,15年来,解放日报记者对于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高度关注,始终活跃在宣传报道第一线,助力上海分库的建设。解放日报多个部门的数十名记者编辑早在俱乐部成立之初,就加入了造血干细胞资料库;15年间,45岁以下的青年编辑、记者多次响应号召,集体加入捐赠者行列,2012年曾有记者几乎高配成功。

      解放日报社领导在纪念仪式上表示:“我们既要宣传报道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也要身体力行。这是党报履行社会责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昨天,解放日报社又有多名青年记者、编辑参与了“唾液样本采集”活动。

 

荐稿人:lry     2014-06-08       执行编辑:lry      2014-06-08        责任编辑:lxl  2014-06-09

0
 

上一篇网络时代信任的构建
下一篇旗袍皇后和20位孤儿的故事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