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15-07-31 【编辑录入:lrylry】 文章出处:《文汇报》2015年7月31日第8版

孔子“修身之答”及其当代意义
作者:沈士光  阅读次数:6798

  沈士光

  《论语·宪问》中记载着一个著名的“修身之答”。子路问老师:“什么样的人算是君子?”孔子说“修己以敬”。子路意犹未尽,追问道:“如斯而已乎?”孔子回答道:“修己以安人。”子路仍心有不甘,继续追问道:“如斯而已乎?”孔子答:“修己以安百姓”,接着又补充说,修己以安百姓,这是尧、舜大概还难以做到的啊!从这个“修身之答”中,我们可以看到修身要达到的三方面要求和目标,即“以敬”、“以安人”、“以安百姓”,这是值得今天的领导干部认真学习和体认的。


 

  修身是要修出“敬”的精神状态和品质。“修己以敬”的基本意思是要保持“敬”的精神状态,对人保持应有的尊敬,对事保持高度的忠诚。修身还要达到一种为人的性格,内心正直、庄整严肃、收敛谨畏等特质,明代吕坤将这种特质定义为“深沉厚重”,并认为这是第一等资质,若要把这种“敬”修出来很不容易的。


 

  为什么孔子要把“敬”作为修身的首要品质呢?在孔子看来,“敬”是一种高端、高雅的气度和精神状态,个体一旦拥有,则具有坚定意志支持内心的那个“道德律令”,也有足够的定力抵御任何欲望的诱惑。古人说“邪生于无禁,欲生于无度”,如果不加以“修”,就会“成瘾成癖”,其结果是“好船者溺,好骑者堕”,所以君子要“各以所好为祸”,既不要任意,也不要任情,更不可任性,那么就要时常进行修身。修身和不修身是不一样的,欧阳修说过:“不修其身,虽君子而为小人;能修其身,虽小人而为君子。”


 

  我们今天重视“修己以敬”,有它的时代意义。在现代社会中,领导干部最容易得的“病”就是急功近利。“近利”是“急功”的副产品,若“急功”成功,便居功而将“近利”视为理所当然,若“急功”不成,则要逐利,无论急功还是近利,都缺乏“敬”字,更准确地说,将“敬”异化,或只敬能“成功”我的人,不敬助我“成功”的人,或只敬“利”我的人,不敬我“利”的人。所以,我们今天讲领导干部要“严以修身”,首先是要树立“敬”意,有了“敬”意等于有了主心骨,外在的诱惑难以撼动。明代思想家薛瑄在《读书录》中有言:“千古为学要法,无过于敬。敬则心有主,而诸事可为。”朱熹认为“敬”是孔门的“第一义”和“纲领”,“彻头彻尾,不可顷刻间断”。


 

  修身是要以己“不安”达到“安人”。很多人不太理解修身与安人之间的关系。在孔子看来,修身不仅是修出“敬”的精神状态来,“修己以敬”说到底不是为了利己,而是为了利人。孔子“修己以安人”的境界就是利他。首先,“安人”是以自己的“不安”为代价的,为了“安人”,自己可以“不安”。在《学而》篇中孔子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为了别人的“安”,自己吃什么,住什么都无所谓。其次,“安人”是关心他人具有什么样的爱好?心里乐于干什么?在《为政》中孔子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即要看他的所作所为,了解他所走过的道路,观察他的爱好。这里的“安人”就是深入的了解他人的内心世界,把这个作为自己修身的重要方面。第三,“安人”主要是关心老年人生活安逸无忧,使朋友们得到信任,使少年人得到关怀,《公冶长》篇中孔子说:“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孔子的“修己以安人”体现了他的友善惠人的伦理观。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仁”,孔子说“仁者爱人”,所以“修己以安人”的修身是要祛除自身对他人的不“安”。近年来,领导干部中的“不安人”现象并不鲜见。有的人“唯我独尊”,搞“一言堂”,独断专行,任人唯亲,公共决策成为个人的“内决策”,他们使同事不安;有的人“霸气十足”,不尊重他人,动辄训人,使下属不安。终究原因是他们缺乏修身的自觉,也缺乏修身所带来的做人的底蕴与素养,《周易》中说,“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他们不明白“谦”的力量远远胜过“独尊”、“霸气”的虚妄和狂妄。


 

  “修己以安百姓”是最难得且必要的政德。能达到“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的都是君子,换言之,君子只要做到修自己的身,为人做事无愧于心,并让周围的人快乐也就称得上了不起了。然而,若言君子有最高的境界,那就是“修己以安百姓”。


 

  让百姓安定、安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孔子的时代,百姓很容易遭受三大不安的侵扰:或战乱,或旱涝灾害,或苛政,有的时候这三大不安同时袭来,民不聊生。《论语·季氏》篇中,孔子用了三个“安”进行深情告白:“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既来之,则安之。”他责怪学生作为一名官员没有尽责,使得老百姓既没有安定的居所,也没有一个安心的地方。


 

  时代变了,孔子时代百姓经受的三大不安已经远去了,但是近年来,一些地方领导干部令百姓不安的“乱作为”的行为也时有发生。有的是为了某种私人利益的关切,有的是为了政绩与面子,有的领导干部甚至打着为了地方实现“超越式”发展的旗号,不管是何种原因,让百姓不安的行为最终将付出使自己不安的结果。归根结底,他们的“谋事不实”造成了百姓的“不安”,而“做人不实”是其根本的要害。


 

  总之,“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是君子对完善自我道德的自觉追求,体现的仅是“私德”,从消极意义上说,即使修身不够,其负面的影响也十分有限。而“修己以安百姓”却已经涉及“公德”、“政德”了,若修身不够,其负面影响将难以估量,从这个意义上说,修身变得不可或缺。“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是“修己以安百姓”的基础,没有前面的修身不可能达到“以安百姓”的境界。难能可贵的是,孔子认为修身可以为己,也可以为身边的朋友熟人,但是如果有为政的意愿,那么必须达到“以安百姓”的境界。到了孟子时代,对修身的要求已经转化为每一位君子的社会责任感了,孟子说:“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作者为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

 

 

   荐稿人:lry    2015-07-31    执行编辑:lry    2015-07-31    责任编辑:lxl  2015-07-31

0
 

上一篇商丘好人 感动双城
下一篇有了孝心才会爱他人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