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15-12-04 【编辑录入:lrylry】 文章出处:《解放日报》2015年12月4日第2版

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
作者:本报记者 洪梅芬  阅读次数:7076

参与志愿活动成为上海市民新理念新方式

    ■本报记者 洪梅芬

  昨天的松江大学城东华大学锦绣礼堂,一台音乐剧《青春之歌》,艺术再现了大学生开展农民工子弟学校支教、“科学商店”科普服务、“杏林义工”导医服务等志愿服务的青春风采。近日举行的全国志愿服务先进推选会上,“最美志愿者”、“最佳志愿服务项目”等125个候选项目,更集中呈现申城满满的正能量。

  “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正成为越来越多上海市民生活的新理念、新方式。据悉,在第30个国际志愿者日到来之际,市志愿者协会已收到全市各级志愿者组织上报的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共计285个,比去年增加15%。

  慈善带来更多光明

  在上海,普陀区中心医院副院长张兴儒的名字,与“慈善光明行”公益志愿团队一起被广为赞扬。2006年,他领头组建了一支由上海著名眼科医学专家和社会各界志愿者组成的公益志愿团队,先后赴遵义习水、西藏拉孜等10个老少边穷地区,为当地人民免费诊治眼病。十年间,他们募集物资善款共1020万元,并自付盘缠、利用个人年休假时间,十年共为贫困地区百姓免费看诊13459例,免费施行白内障复明术1454例,复明成功率达100%。

  今年10月,他们的光明行慈善之路走向世界,张兴儒受国家卫计委指派到非洲开展中国援非“光明行”活动。他率领上海眼科医护专家志愿团队在摩洛哥累计开展白内障复明术141例,全获成功。

  类似“慈善光明行”,上海的各级志愿服务项目达20大类5万多个。

  无疆大爱让心交融

  他们是教授,为全国3/5的地厅级干部授过课,但他们最挚爱的课堂却在田野乡村;他们生活在繁华都市,却一次次地深入南疆送教助学;他们在年轻教授刘哲昕的引领下,自发地组成了“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刘哲昕爱心团队”,用无私大爱开展结对助学、基层送教、扶贫帮困等志愿服务。

  两年来,爱心团队的足迹遍及11个省、市、区的山区、海岛、边疆以及受灾地区,长期结对800多名贫困孩子,义务送教200多场。他们在许多学校设立奖学金和奖教金,探索出“助学、奖学、奖教”三位一体的模式;在新疆喀什、阿克苏、和田开办了3所爱心双语学校,摸索出有效提高农村维族孩子汉语水平的经验。今年夏天,爱心团队在上海组织了爱心夏令营,热情接待了来自南疆农村20名品学兼优的维族孩子。离别时,孩子们紧紧地搂着志愿者的脖子不放,泪流不止。

  近年来,上海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志愿服务组织,仅在市志愿者网上就有志愿服务组织16443个。

  开拓创新志愿服务

  2014年2月,上海市志愿服务公益基金会正式注册成立。基金会的出现,开辟了一条运用社会资金、通过项目资助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新路。这在全国也属首创。

  2014年首批110个志愿服务项目,获得经费资助。今年7月,市文明办、市志愿者协会、市志愿服务公益基金会发出了 《关于申报2015年资助志愿服务公益项目的通知》,全市市级志愿者服务基地和市志愿者协会直属总队、各区县志愿者协会、各委办局系统的志愿服务组织,以及各社会公益组织都踊跃申报。经过对申报的191个项目进行资格审核,有145个项目符合申报要求,再由专家评委投票评选出130个项目,作为2015年度资助的志愿服务项目。

  受资助项目不断创新发展。环保、文明旅游等项目与去年相比有了增加。如《阿拉爱上海,铅酸电池我回收》项目,通过与社区和企业建立志愿者队伍,把污染环境的铅酸电池有序进行回收处理,促进了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此外,一些基础类项目的资助,凸显了本市志愿服务事业注重制度建设,以及培训、服务方式方法改进等导向。

 
 
   荐稿人:lry   2015-12-04    执行编辑:lry   2015-12-04   责任编辑:lxl  2015-12-06
0
 

上一篇友谊不是感情投资
下一篇广西贺州女孩“背父上学”:爸爸在哪家就在哪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