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10-11-27 【编辑录入:lrylry】 文章出处:《文汇报》2010年11月27日第1版

没有一流学科,何来一流大学
作者:本报记者 李雪林  阅读次数:8887

     根据新颁布的《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纲要》,上海将着力实施一流学科建设计划:到2015年,要有10个以上学科具有冲击国际一流学科的能力和影响力;到2020年,要有20个以上在国际学术界有重要影响的一流学科。上海高校的一批领先学科正为之努力

    “没有一流学科,何来一流大学。”谨提“创建国际一流大学”,先扎扎实实创建一批国际一流学科——在上海高校,这种想法正越来越成为共识。想法付诸行动。记者从上海市教委了解到,上海高校已经拥有一批颇具竞争实力的领先学科,如上海交通大学的船舶、复旦大学的分子生物学、东华大学的材料学、同济大学的海洋地质学和桥梁科学、上海交大医学院的血液学……未来10年,它们将发力争创国际一流学科。

    “只有国际首创,没有国内首创”

     “只有国际首创,没有国内首创。”中科院院士、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汪品先再三向记者强调这句话。由他挂帅的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学科起步虽晚,但经过30多年磨砺,不但成为国家重点学科,更在世界深海研究领域拥有了话语权。之所以发展快、进展大,就是因为始终紧盯国际前沿定学科方向、定研究课题。

      最近,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学科又获机遇,将领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南海深部计划”,8年投入1.5亿元,这是我国海洋基础科学研究的最大项目。在汪品先教授建议下,“南海深部计划”所有的项目课题都面向国内外公开招标,已吸引众多优秀科学家提交申请。汪品先说,建设国际一流学科,必须与国际最先进的实验室、最顶尖的研究者展开合作、一起做事,而其前提,是自己必须克服“狭隘”。

      紧盯国际前沿、携手国际同行,是上海高校领先学科共同的经验之谈。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美芳教授说:“国际上所有新的纤维品种,我们都在研究。生物医用纤维、纳米纤维,我们很早就开始研究了,而碳纤维、芳纶、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细旦聚丙烯纤维等的研究,是我们最先开展的。”他们积极与国际同行携手,碳纤维研究和俄罗斯科学家合作,芳纶研究与美国公司合作……还与材料学专业美国排名第一的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互派教师和学生。

      市教委科技处处长王兴放概括了国际一流学科的四个“指标”:能够在国际一流学术会议上作大会主题发言(而不是分组会发言);能为国际一流杂志做编审;能在国际一流学会当选会长或副会长;能在国际一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

     上海高校领先学科的实绩印证了这些“指标”。近5年,朱美芳已十多次应邀在纤维及相关领域国际会议上作主旨报告。上海交大医学院内分泌学科去年创办英文杂志《糖尿病》,一年后就进入了国际医学检索目录,成为中国第一本进入这个目录的内分泌杂志,其刊登的文章75%来自国外学者投稿。

    学科交叉、融合与“学科生态”

      不断创新,学科才能持续发展、超越领先;而不管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善于将本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才更有希望创新、突破。上海交大医学院内分泌学科带头人、瑞金医院副院长宁光教授提出:建立内分泌代谢病学科群,以内分泌代谢病学科为基础,组织心血管、神经外科、泌尿外科、病理科、放射医学等展开多学科协作研究。他们还推出了联合会诊制度,在临床治疗中也携起手来。合作是高招,在运用天然药物治疗糖尿病方面,他们已经找到了20多种中药成分;在研究糖尿病发生规律方面,他们在大人群中开展了调查,拥有了“世界最大之一”的内分泌病例样本库。

      同济海洋地质学科最近探索了一回“大幅度学科交叉”。他们组织的第一届深海研究与地球系统科学学术研讨会,吸引来海内外500多名专家,把地球学科不同研究领域的人们聚集一处,思想碰撞。《自然》杂志对此大感兴趣,主动对这个会议作了详细报道。“以后,突破性研究将更多地呈现出学科交叉特征,包括海洋与陆地研究的结合、地学与生物学研究的结合,等等。”汪品先院士说,今后要强调以地球系统科学思想为指导,重视地球圈层的相互作用研究,并结合国家对资源、环境和海洋的总体布局和战略,确定本学科新的拓展方向和课题。

       王兴放说,学科的发展跟“学科生态”紧密相关,“为什么某个学科能在某所大学发展得更好更快?‘学科生态’。上海交大的船舶和海洋工程学科强,因为交大的动力机械、汽轮机专业也很强;同济大学的建筑、土木、结构、应用力学、给排水工程等学科齐全,华东师大的地貌专业、河口海岸等学科相互关联,它们都能相互交叉、融合,相互支撑。”

      当然,除了一所大学里的“学术小生态”,领先学科还在努力为自己营造更好的“学术大生态”。

   

   “认准方向、选对课题,耐得住寂寞”

       在如今的科研领域,争项目、抢课题似乎已成常态,但创建国际一流学科,恰恰不能急功近利。

       汪品先严格要求学生:全心全意投入研究,争取经费是为了研究,而不能就是为了拿经费;给的经费再多,也不允许接与纵向基础研究无关的横向课题。他经常告诫学生:“要认准方向、选对课题,要耐得住寂寞。”

      上海交大医学院内分泌学科自己建立了奖励基金、研究基金,对有潜力但尚未获得科研资助的项目给予启动资金;同时建立了一个开放基金,接受临床及基础研究者申请,对探索性、创新性课题尤其优先。

   根据新颁布的《上海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纲要》,上海将着力实施一流学科建设计划。上海市教委副主任王奇告诉记者,到2015年,要有10个以上学科具有冲击国际一流学科的能力和影响力;到2020年,要有20个以上在国际学术界有重要影响的一流学科。“国际一流大学之所以是一流,正是因为拥有国际一流的学科。”

 

推荐人:lry   2010—11-27    执行编辑:tmy   2010.11.27   责任编辑zjy   2010.11.28

0
 

上一篇如何认清中国经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下一篇科学发展续新篇——陕西省安塞县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见闻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