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13-06-04 【编辑录入:courage】 文章出处:《 人民文摘 》(2013年第5期)

当前中国人焦虑之怪现状
作者:张潇爽 徐艳红  阅读次数:8468

       近九成受访者认同“全民焦虑”已成当下中国的社会病。

      香港颁布“禁奶令”,人们从而担心婴儿再难吃上安全的奶粉;李天一涉案被捕,人们则又一次担心司法公正受到权力的干扰……在当下,潜心体察每一个公共事件背后的社会情绪,都会发现公众难言又难掩的焦虑。

      如同中等收入陷阱一样,每个国家在发展的道路上似乎也都绕不开突然爆发的社会焦虑,我们需要的是正视其存在,明晰其程度、症结和缓解之道。那么,当下中国患上“全民焦虑症”了吗?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于近日发起了“当前中国人焦虑程度调查”。


 

近九成受访者认同 “全民焦虑”已成当下中国的社会病


       调查结果显示,80.1%的受访者经常使用“烦躁”“压力山大”“郁闷”“纠结”来表达心情;74.5%的受访者认为身边70%以上的人会不定期出现焦虑状况;而88.9%的受访者同意“全民焦虑症”已成当下中国的社会病。

      “社会性的焦虑特属于某些社会或时代,它是一种广泛的心神不安和精神不定,是一种弥漫于社会不同阶层的焦虑”,北京大学教授何怀宏认为,“它不会轻易消退,不容易通过心理的调适而化解,人们所焦虑的对象或有不同,但在其性质和内容上又存在着一些共性。就如贫困者或忧虑自己生存缺乏保障,而富有者也可能忧虑自己财产缺乏保障。两者虽然不可等量齐观,而忧虑则同”。

      梳理受访者的意见,可归结为三个方面:一、目前的焦虑并非仅发生在特定人群,从东部都市到西部农村,从普通民众到达官巨富,焦虑蔓延于每一个群体,不同群体有着不同的焦虑对象,却有着共同的焦虑心理;二、焦虑也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工作压力、婚姻家庭固然让人焦灼,但贫富差距、环境恶化、食品安全更令人忧虑;三、焦虑、浮躁的情绪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自嘲为“屌丝”折射焦虑,对公共事件过激反应体现焦虑,对外妄自菲薄或过于强硬都源于焦虑,“老不信”更是一种深沉的焦虑。

      财富在增加,快乐却在减少,伴随各种社会问题和现代化负面影响的累积,焦虑确实已经超越了个体的心理状态,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全民焦虑”已成为时代的病症。


 

最让公众焦虑的问题——“看不起病、养不起老”“物价涨得比工资快”


       身处一个患上“全民焦虑症”的时代,大面积的社会焦虑当中,客观上存在一定的分层,有些来自于个人日常生活层面,比如工作压力大、通勤成本高、人际关系紧张、信任危机等;也有些来自于更深刻的国家社会层面,如贫富差距、环境污染、食品、药品、产品安全缺乏保障等。

      调查结果表明,在个人层面,公众最焦虑的三个问题依次是:“看不起病,养不起老”“人际关系紧张、信任危机”“工作压力大”,得票率分别为61.2%、50.5%、47.9%。接下来依次是“买不起房”“入学难、升学难、教育问题多多”“失业容易就业难”“交通拥堵、通勤成本太高”“提拔、升职、绩效焦虑”“婚姻问题和家庭危机”“手机等电子产品让人沉溺”。

      在国家社会层面,“物价涨得比工资快”“权力不受制约,腐败易发多发”“食品、药品、产品安全缺乏保障”则分别以77.8%、74.9%、74.0%的得票率位居公众最焦虑问题的前三位。接下来依次是“环境恶化,空气、水、土壤污染严重”“世风日下,道德沦丧”“贫富差距拉大”“养老是个难题”“房价可望不可及”“维权越来越难”“豆腐渣工程层出不穷”“改革推不动”“文化缺乏征服力”“国际形象不尽人意”“经济发展减速”。

      其中,有若干特别之处值得关注:其一、国家社会层面问题的得票数普遍高于个人层面的问题。尤其“物价涨得比工资快”“权力不受制约,腐败易发多发”“食品、药品、产品安全缺乏保障”“环境恶化,空气、水、土壤污染严重”“世风日下,道德沦丧”“贫富差距拉大”“养老是个难题”“房价可望不可及”八项均有超过60%的得票率且互相之间得票差距甚小。从整体而言,它们甚至可以说是中国当前公众最焦虑的八大问题。其二,在国家层面的问题中,“经济发展减速”一项得票最低,与媒体营造的舆论氛围存在一定反差。原因可能有二,一者公众对未来经济增长有相当的信心,二者公众在潜移默化中开始更关注经济发展的“质”而非经济增长的“量”,再一次反证“GDP挂帅”业已过时。其三,“人际关系紧张、信任危机”超越买房及教育和就业问题成为受访者最感焦虑的第二大个人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明陌生人社会的隔膜和冷漠给人们带来越来越大的无形压力,精神上的疏离和漂泊感让当代人倍感焦虑。此外,仅就焦虑情绪而言,公众对切身相关话题的关注程度远高于宏大命题,此次调查中,“改革推不动”“文化缺乏征服力”“国际形象不尽人意”“经济发展减速”等问题关注度均相对较低。

超六成受访者自认焦虑程度较深
      精神上漂泊的一代焦虑程度几何?调查显示,在回答“如果给您的焦虑程度打分,焦虑程度越高分数越高(满分为5分),您的分值是多少”这一问题时,65.5%的受调查者选择“4-5分”,自认焦虑程度较深;25.6%的受访者选择“3分”,认为自己比较焦虑;7.2%的人认为自己“不太焦虑”;仅有1.7%的人认为自己“不焦虑”。
     数据表明,多数人处于深度焦虑之中。有受访者称:“无从捉摸的焦虑感由内而外、纷繁交替,炙烤着内心、躁动着灵魂”。而在调查过程中,形形色色、程度深浅各异的新“焦虑症”也被发掘出来,如PM2.5焦虑、奶粉焦虑、过节焦虑、高薪贫困焦虑、儿童焦虑、考试焦虑、职场焦虑、恋爱焦虑、孕期焦虑,中年焦虑……显而易见,一方面,短短三十多年间已发生和正在发生的社会变迁、飞速发展、市场竞争、规范缺失、保障缺位等把人们置于深沉的、多样的焦虑之中。而比学赶超已经将焦虑内化为当代人心理和生活的一部分;另一方面,贴着不同标签的群体有着不同的众多焦虑,不管是下岗工人、失地农民、进城务工人员、“蚁族”,还是公务员、企业家、知识分子,抑或是从小、中、大学生到年轻白领,再到中年骨干,甚至退休老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焦虑,严重影响各自的幸福感。

      调查结果还显示,高达81.1%的受访者认为焦虑情绪会“传染”。专家也指出,焦虑情绪确实存在“传染”效应和放大效应。从公众的信息传播渠道来说,微博、微信及移动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发展,使得公众随时随地发声成为可能。

      这是一个新焦虑时代,整个社会的焦虑形形色色、困扰人心,而这焦虑同时也是经过了反复宣泄、传染而放大了的焦虑,要破解“全民焦虑症”,亟需认清这一体两面的特性。

     习近平曾谈到,“其实老的问题和新的问题,在中国社会里面同时存在。老的问题解决了,我们还在面对新的问题,在问题面前也急不得,要用生活的淡定去面对这些问题”。

      其实,惠特曼在19世纪末的《大路之歌》中就唱道,“你刚到达你要去的那座城市,还没有满足地安顿下来,你又被一种不可抗拒的呼唤叫了出去”,或许,一定程度的变动和焦虑,正是现代社会的生命力所在。

 

荐稿人:刘艳 2013-06-04    执行编辑:xwf  2013-06-7   责任编辑:tmy  2013.6.14

0
 

上一篇好文章--只有去中国才能看到未来
下一篇肩负起带领全团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时代重任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