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海雄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上海召开外国专家座谈会时强调,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优秀文明成果。中国要永远做一个学习大国,不论发展到什么水平都虚心向世界各国人民学习,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互容、互鉴、互通,不断把对外开放提高到新的水平。总书记指出,不拒众流,方为江海。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社会化所带来的商品流、信息流、技术流、人才流、文化流,如长江之水,挡也挡不住。一个国家对外开放,必须首先推进人的对外开放,特别是人才的对外开放。
“永远做一个学习大国”,习总书记这一重要宣示,表明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上,将以海纳百川、虚怀若谷的精神,吸收人类优秀文明的成果,汲取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知识智慧,不断在开放中推进发展。
中华民族是一个学习能力很强的民族。从稷下学宫到胡服骑射,从玄奘西天取经到郑和七下西洋……中华文明在开放中形成了不拒众流、兼容并蓄的优秀品质。进入新时期,改革开放让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得以发扬光大,各类人才各得其所、各路高贤大展其长,才成就了中国奇迹。
全面深化改革,我们要更加重视世界先进经验“为我所用”。以开放促改革,在开放中复制成功,必须首先推进人的对外开放,特别是人才的对外开放。我们一方面要培养人才,另一方面也要吸引人才、汇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更加积极主动地引进国外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热忱欢迎外国专家和优秀人才以各种方式参与中国现代化建设。
当今中国是各类人才的“筑梦地”。据不完全统计,仅2013年我国海归人数创历史新高,达30多万人,留学人员呈加速回国之势。必须看到,我国高端人才总体上仍然总量偏少,育才引智仍然任重而道远。要增强对顶尖人才的吸引力,就必须深刻领会习总书记的指示,积极营造尊重、关心、支持外国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对他们充分信任、放手使用。
历史和国际经验都已经昭示,关起门来搞建设不能成功。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指出,中国能否造就比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三大标准之一。如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发出“不拒众流”的动员令,一个四海贤聚、八方来风,“揽得天下英才”为我所用的喜人局面正在到来。
(据新华社电 原载2014年第22期《瞭望》新闻周刊)
荐稿人:lry 2014-06-03 执行编辑:tmy 2014.6.3 责任编辑:xwf 2014-06-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