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09-01-25 【编辑录入:wfiwfi

岁岁年年景不同
作者:孙佩烨(国际政治专业二年级)  阅读次数:18325

也许这样的流水文字不够深度,可那些所谓的深度只是表面的装饰,内心的实实在在感受才是值得记录的诗篇。 ——题记

 

(序)

诚然,我没有用豪言壮语和那些最最壮美的词藻来讴歌几十年来的日新月异;我也没让那些正确优秀的理论点缀着我的字里行间。我只是一个出生上海,长在浦东的普通小孩,我只会用心、用最最质朴细腻的方式,在键盘上敲打出铭刻在我脑海中的变化,那些印证着时代、改写着上海的变化。就让我像赞美知己那样,赞美上海的成长,因为它的成长伴随着我的成长,点点滴滴都流淌在回忆永恒的日记里。

 

(一)

儿时的记忆始于排列着老公房的新村。那时都是这样的房子,这样的新村,建于七十年代末,贯穿着八十年代。那些整齐划一的方块房子,被风雨吹打得有点褪色了的墙面,狭窄弯曲的小路,小道两边顽强生长着的不知名的花草树木,小花园里的桃花树和石榴树以及四周矗立的矮小的石栅栏,和窗下那早已斑驳的隐藏在树后的碉堡,都是存活在心灵的深处影片,每当闭眼时分,它们便一股脑地在眼前播放,不间断的播放。边门旁的那个牛奶亭,清晨时分总是那么忙碌,大婶老奶奶带着牛奶卡晃晃悠悠的提着小篮子去那领牛奶,还有那只看奶亭的大黄狗见到生人就会汪汪直叫。大门口总有那好几个吃饭的摊子,大饼油条豆腐花,蛋饼糍饭年糕团,做饭的炊烟和诱人的香味屡屡袅袅地直往小径里弯,钻入家家户户的窗里。于是,我就在初秋弥漫着桂花香的阳光中,踏在有点坑坑洼洼的水泥路上,走完了人生最初的十三年。

再当我回过神时,新型商品房便已如此的大众化,而我也随着大流,涌入新的住宅。考究的地砖铺在宽敞的大道上,入口的小亭子里穿着制服的保安精神抖擞,私家车停满了车库,于是乎,道路边、草坪前又划出那些个框框用来填装新的车子。小高层新的墙砖再也没有了褪色的痕迹,而是悬挂着一台台白色的空调机子。太阳照射在楼房上,留下了一条条长长的影子,它们像无声的藤蔓,载着人们忙碌的脚步,蔓延进了一个新的世界。

 

(二)

外婆的老房子坐落在浦东一条叫沈家弄的小路边,紧挨着张扬路。我是不记得了,但外婆说那里原是一片农地,小路稍有些泥泞,每天夕阳时分,她便抱着我在路口等待爸爸妈妈的归来。而我记得的是哥哥家的那片群房,搭建在黄浦江的沿岸。那些都是矮小的两层独立式的房子,顺着小楼梯能上到阁楼,躺在系在两根梁柱间的藤床上,透过屋顶的老虎窗,便能清晰地看到弯弯的月亮。骑着小自行车出了迷宫般的群房,便是一片空旷的景象,偶有些杂草长在路边。举目远望给我带来一种错觉,一种毫无遮拦地、仿佛一眼就能望到黄浦江的对岸的错觉。

而那些都永远成为了过去。

所谓的农地被八佰伴所取代,白色的大楼展开了崭新的画卷;和它隔着张扬路相望的是时代广场,周围吃的喝的应有尽有,这些便成了稍大一点的我的娱乐主战场,我和同学一度认为这便是游戏天堂。张扬路得到了拓宽,它有着好看的绿化带和我喜欢的美人蕉,乌黑的柏油路,不停的延伸,延伸。

哥哥家那片红梁黑瓦的小群房也已不见了踪影,原址上建起了陆家嘴中心绿地,纯白的大帐篷,清澈的人工小湖,绿泱泱的草坪。之前又有谁料到,陆家嘴会发展成为金融贸易的圣地?各大银行的招牌被固定在路边,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的高楼,各具特色,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幼儿园的我在东方明珠的主球体里,透过望远镜,第一次将浦东和外滩看的如此清晰;小学的我又在两千年的最后一天,走进真的是金碧辉煌的金茂大厦,乘坐高速电梯踏入88层;初中时,参观了国际会议中心,在金茂的小剧场聆听来自日耳曼的乐章,虽然那里的气氛不及日后东方艺术中心那独具匠心的鹅卵石墙壁和巧妙的圆形剧场,但我仍然乐在其中;高中时,正大广场又成了我和同学消遣的新领地,我们在里面一圈又一圈的逛着,要是无聊了,便相约走到滨江大道,倚在栏杆上吹着风眺望外滩,不得不说,夜晚的外滩确实美轮美奂;如今,已是大学生的我在一个夜晚,迈着小碎步,小心翼翼地踩在了环球金融中心100层的高空玻璃走廊上,兴奋得隔着透明的大玻璃看着外面的世界在我眼中变得如此渺小,虽然那晚狂风应和着小雨,看到的也只是模糊闪烁的灯光,但看着明珠和金茂都如同坠在了我脚底,那感觉,有些眩晕。我想,不仅仅是因为高。 

(三)

也是在很小的时候,妈妈总说,吃鱼时不能将鱼翻面,不然坐船就会翻船,于是我吃鱼总是特别的小心翼翼,因为我不想让去姐姐家的轮渡因为我的闪失而翻入江底。是的,最最小的时候,去浦西的姐姐家总是也只有坐摆渡船。每当轮渡站的绿色铁门缓缓开启,我总是以最快的速度穿过人群,来到船头,因为我喜欢坐在船头。我喜欢看着泛白的浪花盛开在江面,喜欢闻着江水独有的气息,喜欢风儿佛过我的脸颊。

那种感觉多久没尝试过了?只知道慢慢地江底有了隧道,穿过黑黑长长有如洞穴般的隧道,便可以到姐姐家了。还有南浦大桥杨浦大桥,高高地雄踞在黄浦江面。小学时又有了地铁,还出现了一卡通,就不用慌乱地付钱买票了。再后来,私家车越来越多,挤满了笔直崭新的大马路,如同一块块五颜六色的小积木,拼凑着朦胧的马赛克。如今,上海的地面四通八达,上海的高架四通八达,上海的地下也是四通八达,十多条轨道交通,高速的磁悬浮,横跨江面的大桥,交通的便利体现了上海新世纪的新速度,将“宁要浦西一张床也不要浦东一间房”定格在了十多年前的过去。 

(四)

幼儿园时,我和幼儿园的小朋友便能朗朗上口地表演英语话剧,虽然那时的发音不标准,权当英语是种游戏,但老师说,一定要好好学英语,将来肯定用得着。看吧,改革开放最大的成就之一莫过于让中国走向了世界,国际化的步伐带动了上海学习英语的力度,毕竟走入世界就要学会用世界的通用语言。现在英语启蒙都是从小学开始,当然更多的爸爸妈妈都让孩子从幼儿园就学英语。英语报刊书籍的普遍,英语电台频道的出现,无不应和着这样的势不可挡的趋势。

与此同时,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不断优厚的政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纷纷涌入上海,来上海旅游、投资、定居。爸爸妈妈那个年代,街上出现个外国人都能像看外星人那样吸引大众的目光,而今,这真的是太普通了。暑期利用空余时间,我在我家附近的国际社区里做英语导购,其间我接触了更多的外国人。我从更多定居在上海的外国友人们的口中感受到了中国的变化、上海的变化。有一位美国的中年妇女说,她曾听她父母说起过中国,那时一个落后的国度,人们仿佛都处于贫困之中,经济不发达,住得也不好,生活乏味无趣。但当她来到中国后,发现和他父亲说的完全不一样,尤其是上海,她说上海已经俨然是个国际化的大都市了,就拿她住的社区来说,她就觉得设施齐全,足以和她长大的城市媲美,有很多小咖啡店供人小憩,大型超市建材超市物种齐全,体育中心、洗衣坊、儿童娱乐中心、休闲广场和饮食广场,还有国际学校。她说,这样的社区反应的是上海和国际的接轨,是一种人性化的国际意识。我想,这自然也是对外开放的显著成效。 

(尾声)

过去的,都已经过去了。虽然在我的记忆中,它们是无法被磨灭的,但不代表它们把未来的空间占据了。

这个繁复的世界,步伐太快了,很多故事,我方才记录完又翻开了新的一页,我无奈,无奈我无法将过往一一留住,无奈我的编织不够完满;但我又感到无比欢喜,欢喜这日新月异的景象,欢喜日益强盛的故乡与国家。

是金子总会发光,是玫瑰总会开花。

当我回眸一望时,她已然在春风中绽放。

0
 

上一篇10+20>30
下一篇青春回忆录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