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16-12-26 【编辑录入:fengfy】 文章出处:教育部关工委网站

在“院士回母校”活动总结部署座谈会上的讲话
作者:教育部关工委主任 李卫红  阅读次数:16910

在“院士回母校”活动总结部署座谈会上的讲话


教育部关工委主任   李卫红


2016年12月2日


 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我们刚刚观摩了同济大学的“院士回母校”活动,应该说非常成功,为今年的试点活动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刚才大家进行了座谈,交流了经验体会和下步打算,讲的都非常好。这次把大家召集到同济大学,一方面是让大家观摩学习同济大学“院士回母校”活动,另一方面是对今年的活动作个总结,并对明年的工作作出部署。


会议现场

会议现场


    自今年3月24日在清华大学举行“院士回母校”启动仪式暨首场报告会以来,历经8个多月的接力传递,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天津大学,一场又一场的“院士回母校”活动相继举办,都非常精彩、非常成功。我就参加了6场,感受非常深刻。回顾今年的“院士回母校”活动,主要有四个特点、三大收获:

    特点一:领导重视,组织得力。

    “院士回母校”活动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这也是活动能够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清华大学启动仪式上,中关工委顾秀莲主任、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同志、工程院副院长徐德龙同志都亲自出席并讲话。顾秀莲主任先后出席了3场“院士回母校”活动。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刊发“院士回母校”活动情况后,陈宝生部长、杜玉波副部长都作出批示给予了充分肯定。10所高校的领导也都非常重视,主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亲自抓,有的学校书记、校长还亲自上阵。像清华大学的邱勇校长、上海交大的姜斯宪书记、华南理工大学的杜小明、西安交大的张迈曾书记、北科大的罗维东书记、张欣欣校长、同济大学的杨贤金书记、钟志华校长等。在学校党政的重视和支持下,学校团委、学生工作部门等和关工委密切配合,确保了活动筹备有条不紊,活动组织圆满成功。

    特点二:选好主题,突出励志。

    针对当前大学生存在的理想信念缺失导致专业选择上的迷茫和择业就业上的困惑,特别是学习动力不足,我们确定“院士回母校”系列活动的主题为“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科学精神”。初衷是希望发挥院士理想信念坚定、科学态度严谨,具有创新精神和高尚道德情操的优势,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树立职业理想、确立职业规划、激发学习动力。立德、励志,这是“院士回母校”活动的最本质特征。各主办高校紧紧围绕活动主题精心策划宣传和访谈,确保了活动的方向。一些高校还结合本校实际对活动主题进行了具体化,赋予了自身特色,让每一场活动都能在完美诠释活动大主题的前提下,又通过延伸主题附加上了各自学校的鲜明印记。如,上海交通大学的主题是“让报国和奉献成为交大人永恒的品质”,东南大学的主题是“风雨兼程报国路,薪火相传东大情”,西安交通大学的主题是“弘扬‘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华南理工大学的主题是“秉承匠心,勇筑高峰”。这些延伸主题由于契合各个学校的校园文化与历史传承,令人印象深刻,不仅进一步丰富了“院士回母校”活动的具体内涵,也更易引起现场年轻受众情感上的强烈共鸣,对在广大青年学生心目中树立起“院士回母校”这一全新的德育教育品牌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特点三:注重创新,形式鲜活。

    形式上的创新是我们这次活动的一大特色,也是取得成效的重要方面。此次“院士回母校”活动,我们改变以往主题报告会所普遍采用的“你讲我听”的被动接受类讲座模式,以专题访谈的形式展开,个别学校还结合了主题演讲的方式;活动的主持人不是校领导,主要由学生来担任;访谈话题紧紧围绕活动主题,事先与学生沟通,预先征集他们关心的话题,活动内容紧扣校园实际,直击学生所思所想;活动中设置了院士与大学生互动环节,让院士与学生面对面地交流;活动全程依托网络新媒体,在校园网、手机平台上进行预热宣传和及时报道,并引入学生评论,令活动热度和关注度始终维持高位,华南理工大学、天津大学还在现场放置了大屏幕微信墙,在场学生当场发感言,参与互动。由于形式鲜活,以学生为主体,拉近了院士与大学生的距离,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10场活动几乎每个场次都是气氛热烈感人、现场高潮迭起,活动结束后影响仍然能够持续发酵。

    特点四:加强宣传,扩大影响。

    宣传是活动效果的重要保证。我们举办“院士回母校”活动的目的不是完成一场既定任务,而是要以其为载体、平台,发挥持续宣传效应,追求效果最大化,只有宣传到位才能营造学习院士事迹、弘扬院士精神的良好氛围;只有宣传到位才能让院士事迹、院士精神深入人心、持续发酵。各主办高校高度重视活动的宣传工作,围绕着活动方案和主题,于活动的前期、中期和后期在校园内外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立体式宣传。在活动前进行充分的宣传预热,张贴宣传海报、制作宣传展板、在校园网络发布活动背景介绍和播放反映院士事迹的视频等形式,向广大师生宣传“院士回母校”活动,有的学校还开展了“我与院士学长有话说”网络话题征集活动,极大地吸引学生关注,调动了他们的参与热情;活动中,通过闭路电视、校园网络进行现场直播,让未能走进活动现场的师生可以方便地观看和聆听院士学长的精彩分享;活动结束后,及时将活动的视频、图片、文字以轻松活泼的方式进行网络发布和微信推送,有的学校还整理推出“院士回母校经典语录”,让更多的人能够从院士睿智、深刻的话语中去感悟院士的人格魅力,见贤思齐。在对外宣传方面,通过教育部新闻办和各高校党委宣传部,及时邀请有关媒体现场采访报道,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日报、中国教育报、科技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十多家传统主流媒体和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网、人民日报及中国青年报微信公众号等数十家网络媒体进行了跟踪报道。

    总结回顾今年“院士回母校”活动,我想有三个方面的收获:

    一是在广大青年学生中产生了积极广泛的影响。10场活动博得了现场大学生们的赞叹,他们通过座谈交流、问卷调查平台、朋友圈、微信留言等途径纷纷发表自己的感想感言。有的同学激动地表示,“我深深地为两位院士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岁月流转,不变的是他们身上的炎黄赤子心。我辈自当以他们为楷模,珍惜当下的时光,不断进取,延续老一辈交大人身上的交大魂,家国情怀!”有的同学写道:“我被航天人的献身精神所感染,我应当像他们一样,投身于祖国的发展,继承前辈们的精神,激流勇进,砥砺前行!”有的同学留言:“吾辈自当砥砺行,效仿巨擎家国情。守邦固土复兴任,快意江湖报国防”有的同学说,


    “院士不怕吃苦、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作为大一新生,我也要秉承院士精神,努力学习,将来为母校争光,为祖国做出贡献。”。据统计,10场活动收到了数千条学生留言,彰显出活动对大学生群体中所产生的巨大作用。


    二是进行了新形势下德育工作新模式的有益探索。当今世界科技日新月异变化、互联网高度普及、全球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纷繁复杂,在这样的环境中,青少年的价值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挑战。如何适应这种新形势新挑战,扎实有效地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这是十分严峻的现实问题。“院士回母校”活动充分发挥工程院院士这一优质资源的独特作用,积极适应网络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思想特点和思维模式,并充分借助网络新媒体等新的传播手段,使思想政治工作贴近学生实际,生动鲜活,受到学生欢迎,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是有效推进了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创新发展。时代在发展,我们的工作对象、工作环境在变化,关心下一代工作如果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去了解和适应青少年的特点和需要,改进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就难以胜任教育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历史重任。“院士回母校”活动就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它不仅仅是搭建了一个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新平台、一种工作方式的创新,更是一种工作思路的转变、一种工作理念的创新。关心下一代工作要适应时代发展变化,既要继承传统,把原有的平台、品牌赋予新内容,增强时代感、影响力;更需要不断拓展新的平台、渠道,不断提高新形势下关工委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不断增强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同志们,2016年“院士回母校”活动的实践证明,这是一个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非常有益的平台,我们计划将这项活动持续推进,明年在拥有院士资源的高校,包括省属高校全面开展,并向中学延伸,努力把它打造成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一个特色品牌。关于明年活动的部署,秘书处起草了一个文件,这次会上征求大家意见后将印发。为做好明年“院士回母校”活动,我想谈几点想法,供大家参考。

    一是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院士回母校”活动的组织领导。

    新的时期,我们要善于挖掘做好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宝贵资源。中国工程院院士是闪烁着理想光芒的特殊群体,是事业有成者,他们的理想追求、专业成就、大师风范和奉献精神容易使青年学生对他们产生敬仰之情,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优质资源。开展“院士回母校”活动,把青年学生的偶像请回校园座谈交流,传授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学生们易于接受,可以作为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新的载体和有效形式。各级教育关工委和学校党政要深刻认识这项活动的内涵、作用,切实加强对活动的领导,纳入党政工作、学生工作统筹考虑安排,认真研究制定活动方案,精心组织实施,确保活动成效。

    二是把握方向,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关心下一代工作重要指示中指出,“坚持服务青少年的正确方向,着力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引导青少年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支持和帮助青少年成长成才,团结教育广大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服务青少年、立德树人,是教育关工委的根本方向和根本任务。组织开展“院士回母校”活动,着重点不在传授知识要点和科研方法,而要把着眼点放在立德树人,主要是励志教育,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各地各校关工委要紧紧围绕“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科学精神”的活动主题,突出励志教育这个根本,这也是“院士回母校”活动与其他院士报告会、院士讲座等的最大区别。

    三是要善于创新,不断丰富活动形式内容。

    当代青年成长在网络发达、信息饱和的社会环境下,形成了思想活跃、个性突出的时代特点,他们更关注个人价值,也更强调多元性发展。对于这一代年轻人,传统的思想教育方式往往会遭遇巨大的挑战。做好明年的“院士回母校”活动,关键在于要以发散性的思维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关注活动细节设计,突出活动的个性表达,立足于学校的实际勇于创新创造,通过广大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活动形式丰富活动的内容、获取良好效果。

    2016年的试点情况表明,由于人生阅历丰富,有着长期的团队领导经历,院士们有着讲不完的故事和大量的经验可以与青年人分享。因此,在活动的前期应与院士进行充分的沟通,对现场演讲内容仔细斟酌、精心安排;要重点把握、展示院士们立志报国、刻苦努力,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闪光点,提前做好预案,进行充分的保障;在活动中应努力架设起双向沟通的桥梁,使信息在院士和学生之间顺畅地流动,改变过去单向输出的传统教育方式,让活动由封闭走向开放,增强活动的吸引力,获得广大学生的认同。

    四是要加强宣传,不断提升活动实效。

    全面、广泛的宣传是让“院士回母校”活动影响持续发酵的催化剂。要在活动的前期充分发动和运用各种宣传手段和媒体进行线上线下的预热宣传。包括张贴校园宣传海报、进行展板宣传、利用校园网络和移动新媒体平台介绍活动背景和开展话题征集等等,积极营造“院士回母校”的浓厚氛围。要注意活动期间的宣传。积极邀请主流媒体跟踪宣传报道,扩大活动的社会影响;要通过学校电视台和网络进行活动现场直播,让未能走进活动现场的师生可以方便地观看和聆听院士学长的精彩分享;还可利用微信、微博等与院士现场互动。要做好活动后期的宣传。在活动结束后,要及时跟踪、搜集学生的思想反应,并通过班会、座谈、论坛、社区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在讨论中加深认识、升华思想、提升境界。

    五是持续推进,将活动打造为常规品牌。

    “院士回母校”活动不是一次性的活动,而是一个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平台。上海交通大学今年已经搞了两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各地各要校结合新生入学、校庆等时间节点及相关重大活动,积极组织开展“院士回母校”活动,将其作为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常规品牌活动,持续组织开展。

    同志们,今年的“院士回母校”活动已经落下帷幕,明年的活动即将全面开启,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借鉴今年活动的好经验、好做法,并着眼于本地本校特点,开创属于自己的特色。祝愿明年的“院士回母校”活动再上新台阶!最后,祝同志们身体健康!工作愉快!

    谢谢大家!




荐稿人:ffy 2016-12-26  执行编辑:ffy 2016-12-26  责任编辑:xwf 2016-12-27

0
 

上一篇一批又一批好老师涌现是民族希望
下一篇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一七年新年贺词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