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24-09-26 【编辑录入:xwfgtx】 文章出处:关工委办公室

关工委召开2024年网上阅读征文活动颁奖大会
作者:同济大学关工委谢伟芬  阅读次数:228

微信图片_20240913120413.jpg


  9月12日中午,2024年网上阅读征文活动颁奖大会,在中法中心A楼二楼会议室进行。此次颁奖会议因为获奖同学嘉定校区比较多、其他同学又很难集中,所以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会议由校常务组成员、网站组组长冯方一主持。

  网站组朱菊瑛老师宣布了2024年网上阅读征文活动获奖名单(获奖名单附后)。

  本次活动有一等奖3个、二等奖7个、三等奖8个,共有18位同学获奖。

  王力生老师对获一、二等奖同学的文章进行了点评。他说:同学们在浏览了关工委网站各栏目的文章后,都有针对性的写出了自己的感受,很有特色。如:博士研究生习慧鹏同学在阅读了同济大学关工委网站“学业事业”栏目的文章“拒绝躺平,生活不会辜负每一个努力的人”这篇文章后,对人生奋斗的意义有了更深的感触,他在文章里写道:人生有起伏,各有各的艰难,而真正了解自己处境的那个人还是身处在逆境或迷茫中的自己,但无论如何,我们绝不能选择躺平,而是要不断寻找并坚定自己的热爱,积极向上,勇敢地书写自己的人生篇章。又如:2022级本科生熊泰民同学在文章中写道:回望我这一年多的大学生活,我深深地体会到“教育强国,奋斗有我”的深刻内涵,仅仅三个学期的时间,我却在科学知识的教育和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开始成为一个独立自主、坚定自信的,充满蓬勃生命力的中国青年。我们听到了学生们发自肺腑的心声。

  岳彩慧老师分别对三等奖同学的文章在题目选择、内容格式等进行了点评。

  接着,熊泰民同学、平博彦同学、杨进同学分别就自己的学习体会作了发言(发言稿附后)。


微信图片_20240919125336.jpg


  冯方一老师为出席现场会议的同学颁发了证书,老师、同学进行了合影留念。

  冯方一老师在总结发言时说:感谢同学们积极参加关工委、学生处、团委联合进行的网上阅读征文活动,既要参加学校的征文比赛,还要参与其他类型的比赛,比如:2022年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唐磊同学,在我校的征文活动中他的文章《传承在乡间的柔情》获得一等奖,这给了他满满的自信,接着他参加了“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与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举办”的“第六届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网文作品征集活动”荣获全国一等奖。他非常高兴,给学校报喜,他说:“非常感谢关工委的老同志们,让我从网站中阅读相关文章取材,并始终关心鼓励着我,让我坚定信心,最终为自身为学校争得了荣誉”。我们网站的各位老师们希望能听到大家的好消息。

  冯老师还说:今年的征文活动有几个特点:1、题目比较大,文章比较难写,但同学们写的都很到位,质量比较高;2、往年获奖女同学比较多,2024年获奖男同学多;3、嘉定校区学生获奖多。


微信图片_20240913120356.jpg


  我们真诚的希望同学们继续关心浏览同济大学关工委网站,积极献计献策,把我们的网站办得更有特色。



  附一:2024年网上阅读征文获奖名单:


  一等奖:机械学院 熊泰民  医学院 杨进  土木学院 平博彦   

  二等奖: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杨佩璇  经管学院 万辰已

            机械学院 陈禹润  电信学院 程 好  测绘学院 习慧鹏

            建筑城规学院 孙 震  海洋学院 杨诗绮

  三等奖:建筑城规学院 刘乐欣  设计创意学院 朱晓莹

            材料学院 阙小婷  经管学院 李可扬

            电信学院 吴珂钒  医学院 刘海涛

            法学院 康 希  电信学院 刘腾远



  附二:机械学院熊泰民同学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中午好,我是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2022级的本科生熊泰民,很荣幸在这次颁奖典礼上发言。但同时我也不免有些紧张。不过,在感到紧张之外,我心中还升起了一种很温暖的感觉。因为我感受到了一种肯定。

  本次征文活动的主题是“教育强国,奋斗有我”,在拿到题目时,我是抓耳挠腮、来回踱步,想从肚子里搜刮出一些与奋斗有关的词语,想从我的回忆中翻找出一点和奋斗相关的故事。但是啊,就像人生总没有那么一帆风顺一样,我也成功地没有找到一点关于这个主题的写作思路。

  和一百年前为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奋斗不息的前辈们相比,我感觉我十几年上学放学,上课下课的人生好像与“奋斗”两个字不那么沾边。没有写作思路,心里不免有些挫败。于是我只好以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再躺一会的精神,放弃了——直接上手写作。转而打开了关工委的网站,开始翻看起里面的帖子。

  看着看着,灵感就慢慢有了,我在“理想·奋斗”版块看到了许多爱国奉献,兢兢业业甚至鞠躬尽瘁的科学家们,也看到了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选择的伟大的普通人。他们让我明白了,人的崇高和伟大不在于他所在的岗位,而在于他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的无私奉献和舍己为人,迎难而上的崇高选择,以及贯穿始终的伟大精神。

  这些前辈们真令我敬仰与感动,那我该如何成为他们那样的人呢。我在“学业·事业”版块读到了季羡林先生的《留德十年》,在这篇文章里面,我看到了季羡林先生在德国求学时的生活,看见了他在学生时代的所思所想、关心和迷惘的成长轨迹。

  于是我发现,在大学阶段的我,怀揣着迷惘,同时交织着向往,心中有好奇,便各方面学习。这其实是一个很正常的状态,大家都不是生而知之者,都会经历一个先迷后得的过程,而我要做的就是拥抱我遇到的问题,去通过学习和实践来解决它们,然后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充实与圆满。

  于是,我便斗胆把我自己进入大学以来成长的心路历程写进了征文里,想写出一份迷而后得的感觉。结果我发现,在写作的过程中,我感谢着我的每一位引路人,我记得他们教给我的东西,这些宝贵的东西化作了我的力量,让我慢慢有了奋力拼搏的姿态。

  在此,我要再次感谢关工委的老师们给予我的肯定,感谢关工委网站中给与我思想与力量的文章。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附三:医学院杨进同学的发言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中午好!我叫杨进,今天能够站在这里发言,心情非常激动,也感到无比荣幸。

  在今年上半年,我有幸在同济大学医学院党校学习,并参加了由关工委举办的征文活动。这次活动不仅为我提供了一个动笔写作的机会,更让我深入阅读了关工委网站上诸多优秀文章。这些文章尽管语言平实,但内容却引人入胜,娓娓道来,展现了同济大学培养的优秀学子们的卓越风采。从这些文章中,我不仅看到了他们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还看到了他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一步步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以及如何将自己的青春奉献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自从踏入同济大学的校门,学校便不断教导我们,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这一理念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对我们青年一代的鞭策和期望。然而,如何真正践行这一理念?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些问题曾经困扰了我很久。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自身经历的不断积累,随着学校老师的精心指导,以及对身边优秀同学经验的吸收,我逐渐明白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意味着我们要将自己的青春才智,奉献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社会的进步。

  在这样的思考过程中,我决定提笔写下这篇文章——《橘颂》。文章的题目取自屈原的《楚辞》,主要描写了一位献身祖国乡村教育事业的老党员。屈原笔下“受命不迁,生南国兮”的橘子,象征着那些扎根在农村基层,勤勤恳恳、无私奉献的乡村教师。他们在条件艰苦的农村地区,为了孩子们的未来,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力量。他们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我,也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教育精神和奉献精神。很荣幸,在我童年的成长过程中,有这样一位无私奉献的老前辈作为我的人生榜样,他的精神始终激励着我前行。

  如今,在攻读硕士学位的同时,我也成为了一名扎根在临床一线的住院医师。上海的医院接受着来自全国各地的病人,他们之中有些人的面孔对我来说无比熟悉,因为他们与我的父母、我的爷爷奶奶一样,都是平凡而伟大的普通人。看到他们躺在病床上,忍受着疾病的折磨,我亦会感同身受。这份感同身受,最终化为了我刻苦学习、不断钻研的不竭动力源泉。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身上肩负的治病救人责任有多重。每当看到病人因为我们的努力而康复,脸上重新绽放出笑容,我都会感到由衷的欣慰。这种成就感不仅源自于对医学技术的逐渐掌握,也源自于对患者的关爱和理解。临床工作中,我要求自己要以真诚的心去对待每一位病人,用我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去减轻他们的痛苦,帮助他们恢复健康。科研工作中,我们则要不断拓展人类知识的边界,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延伸、去创造,让科研技术真真正正造福人类。

  总的来说,这次征文活动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提高了我的写作能力,还让我重新回顾了童年那段懵懂的时光,更坚定了我“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初心。我要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临床工作和科研工作中去,为祖国的医疗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最后,再次感谢关工委组织的这次活动,以及各位领导和老师的支持和指导。

  谢谢大家!



  附四:土木学院平博彦同学发言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各位同学们:

  大家好!

  能够在“强国有我,奋斗有我”征文活动中获奖,我的心情无比激动。在这里,我要感谢同济大学关工委,感谢同济的这些老前辈们,是你们的无私奉献,成就了这个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温暖平台。今天,我能获得这个奖项,不光是对我个人的一种褒奖,也是关工委对我们青年人成长的关心与支持,更是对我们这个时代里,像李杰教授这样的大师,数十年如一日,始终心怀学术使命和科学追求的赞扬。

  回顾在同济的学习生活,从我接到同济大学录取通知书那一刻,无疑我就成了一名幸运儿。在学术领域方面,同济大学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一大批大师楷模;在学生成长方面,同济大学“三全育人”,关工委发挥“五老”优势,配合学校主渠道,助力立德树人。在关工委的众多活动中,“猫头鹰信箱”最让我印象深刻。“猫头鹰信箱”是一个网络匿名信箱,至今共收到了同学们近500封来信并一一回复。内容涉及学习生活、生涯发展、情感心理方面有困惑、迷茫或者困难。一个多月前,当我照例打开“猫头鹰信箱”汲取养分时,一篇《一贫如洗的24岁,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文章吸引了我的注意。文章的主人公24岁,每天打开手机,面对世界的风云变化,捉摸不透,看不清未来。这就像世界上的另一个我,或者说我们大部分年轻人,正值青春年华,却常常感到彷徨。我们走过了激烈拼杀的高考,内卷的保研考研,却突然发现,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那种“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感觉真实而令人心痛。

  读罢猫头鹰老师的回信,我再次审视着自己,正如猫头鹰老师在回信中所说:“坚持不懈,专注于自己能够改变的事情。”直白而坚定的一句话,却让我茅塞顿开。不论外部环境如何改变,我应该立足当下,首先做好眼前的事。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心无旁骛地潜心科研,在学术研究中磨砺自己,最终初尝成功的喜悦。在同济大学钢琴协会,我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在音乐的世界里,我们一起分享旋律的美好,交流弹奏的心得,享受艺术带来的无尽乐趣。感谢猫头鹰老师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虽然仍在奋斗的路上,但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是我们向梦想靠近的一步,每一个坚持的日子,都是对自己未来的投资。我们要在迷茫中努力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这才是青春最宝贵的经历。

  在我的成长的道路上,我为自己在党的教育下,在师长们的培育下,形成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感到高兴。现在,我又在同济关工委这样的平台上,得到了无数前辈的指导与帮助。他们教会我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让我懂得了如何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不忘初心,坚定自己的理想。猫头鹰老师的那一句“坚守在城市,做一个在细分领域的精英”,时刻提醒着我,成功并非遥不可及,成功也不一定有多么惊天动地,它可能就在我们每一个努力和专注的细节中。

  同济大学关工委的猫头鹰信箱给了我们一个倾诉心声的渠道,使我们独自离家在外求学的青年学生,有了一个走向自我觉醒、增强自信的精神家园。每当我感到困惑和迷茫时,都会打开猫头鹰信箱,翻阅那些读者来信和老师的回信。在这里,我找到了很多与我有着相似经历和心境的同龄人;在这里,我与他们产生了心灵的共鸣。而猫头鹰老师的每一句话都像是一盏明灯,照亮着我前行的道路。

  面对时代的快速发展,社会需求的变化,我想我应该不断更新知识,提升技能本领,保持定力、守正开新,正确认识“变”与“不变” 的关系。在新时代国家双碳战略目标下,我作为同济土木人将一如既往地守护建筑的安全和环保,平衡工程的经济与美观,为国家铸造坚实的基础,为人民构筑安心的家园。我将继续带着前辈们的理想信念,以李杰教授为榜样,怀揣猫头鹰老师的声声关怀,用不畏将来,不惧艰险的勇气,肩负起铸造国之重器的使命,将青春的汗水挥洒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谢谢大家!



荐稿人:xwf  2024-09-21 执行编辑:xwf  2024-09-21 责任编辑:ffy 2024-09-26

4
 

上一篇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召开2024-2025学年关工委分会工作会议
下一篇坚持学习培训,推动关工委工作高质量发展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