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17-10-30 【编辑录入:zhujuy】 文章出处:东华大学关工委

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历史方位
作者:贺善侃  阅读次数:8227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在京开幕。习近平同志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十九大报告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主题鲜明、思想深邃,气势恢弘、催人奋进,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芒,通篇展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创新成果,通篇激励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定信心。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习总书记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如何理解这一新时代,习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了“三个意味着”:一是“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二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三是“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认识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何以进入新时代的重要现实背景在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根本性、全局性、历史性变化;在于党在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实践中形成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核心作为全党的核心;在于形成了博大精深、体系完整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从新中国成立后到本世纪中叶的100年,包含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三个历史发展阶段。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从此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纪元。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泽东致开幕词时豪迈表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这段“站起来”的历史即是我们常说的新中国成立后前30年的历史。在这30年,我们国家对内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开展全面大规模经济建设,初步地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对外进行抗美援朝战争和多次边境自卫作战,粉碎了美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捍卫了国家的神圣领土和主权。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进行拨乱反正,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路线,开启了中国人民由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历史。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最鲜明的旗帜,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有力推动我国发展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特别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逐渐形成,中国主动参与全球治理,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我国的国际形象显著提升,国际地位和影响力达到了新的高度。这标志着中华民族开始走向强起来的新时代。

  这三个“起来”,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所标志的历史阶段却有实质区别,它代表了20世纪中叶新中国的建立和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和巩固、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和21世纪十八大以后决胜全面小康这三个标志性的历史事件。其中,每一次历史事件都是一次伟大的历史性的飞跃。

    

  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


  习近平在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此前很长一段时期,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十九大报告中首次对这一提法做了修改。这一新判断是建立在目前一系列国家和社会建设成就的基础之上的,是有坚实的现实依据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长期的过程中,必然会经历若干小阶段,并呈现出不同阶段性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可分为上、下两大过程,“上半过程”(即20世纪后半叶)又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一是绝对贫困阶段,在极贫水平下打基础、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二是改革开放之后的温饱阶段,即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三是小康水平阶段,即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初步小康水平。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下半过程”即21世纪后的阶段,可以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是前20年全面小康社会阶段,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即基本实现工业化目标;第二阶段是后30年共同富裕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即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

  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我国已成功进入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下半过程”的“第一阶段”,即“全面小康社会阶段”,并朝着“第二阶段”,即“共同富裕阶段”进发。

  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把从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纪中叶又细分为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在这一过程中,我国在人均收入、发展水平、生活水平、社会结构、产业结构、贫富差距、地区差距、人与自然关系等方面实现了大发展和大转型。如今,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经过不懈努力,我国不仅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而且达到人均GDP80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只是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更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提出日益增长的需求。人们从解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从满足最初的物质和文化饥渴,转向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

  然而,我国当今的社会生产力虽然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但还“不平衡不充分”。这里所说的“不平衡”,既包括各个区域之间(东西部、南北部)、各个行业之间、各个部门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也包括供给侧与需求侧之间的不平衡、高收入人群与相对贫困人群之间的不平衡等。“不充分”,即发展不充分,诸如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是很高,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等。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当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不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新特点,需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个新期待;需要把握好“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应该看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既深刻认识主要矛盾发生了新变化,又深刻认识两个“没有变”,才能牢牢把握和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和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更好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各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书写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新答卷,是新时代向我们提出的新课题。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新时代需要新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需要不断开辟新境界。

  习近平指出,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这“8个明确”以及具体化的“14个基本方略”高度概括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党的十七大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做了新的表述,将作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经验总结的理论,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时隔10年,党的十九大又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如习总书记所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它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深刻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中国共产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等一系列带有根本性的问题。

  这一伟大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党治国理政新境界、管党治党新境界。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真理,是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实践指南,是中国共产党人新时代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是党的十九大最大的亮点,是对党的发展的历史性贡献。无论在近百年的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上,还是在近半个世纪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上,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十九大一致同意,在党章中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

  我们要深入领会这一思想的时代背景、历史地位、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深入领会贯穿其中的坚定信仰信念、鲜明人民立场、强烈历史担当、求真务实作风、勇于创新精神和科学方法论,更好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增强学习贯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

(作者系东华大学教授,东华大学老教授协会副理事长,人文学院关工委分会常务副主任)


 

 

荐稿单位:东华大学关工委  执行编辑:xscclf 2017-10-30  责任编辑:zjy 2017-10-30

0
 

上一篇十九大精神“新鲜热辣”进校园
下一篇历史只会眷顾奋进者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