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19-05-08 【编辑录入:xscclf】 文章出处:《解放日报》2019年5月7日第9版

走近“渔阳里”看见怎样的精神
作者:张志丹  阅读次数:14269

rqhvpxreshpusmh

 

  日前,历经几个月修缮的“渔阳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向社会公众开放。五四运动100周年之际,对“渔阳里精神”予以梳理和概括,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而且具有时代价值。

  “渔阳里精神”提出的历史依据有三:第一,“渔阳里”作为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重要阵地,是中国共产党人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初心之地”;第二,“渔阳里”是中国共产党的发源地,开创了中共党史上的多个“第一”;第三,“渔阳里”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的落脚地,是肩负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历史使命的奋斗之地。具体来看,“渔阳里精神”主要表现为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和报国为民的奉献精神。

 

  第一,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中国共产党创建之前,以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齐聚“渔阳里”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励志探索社会主义学识和中国改造问题。

  1920年,陈独秀等人在老渔阳里2号复刊《新青年》。《新青年》杂志从第八卷第一号开始,正式成为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机关刊物,并特设“俄罗斯研究”专栏,开展社会主义讨论。该刊在全国各地拥有大量读者,成为宣传马列主义理论和思想的重要阵地。同时,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创办《劳动界》《共产党》月刊等进步刊物,响亮喊出“共产党万岁”的口号,为先进分子指明了前进方向。

  陈望道翻译出版的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不仅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提供了思想准备,而且播下了燎原中国大地的思想火种。在《共产党宣言》的影响下,很多青年知识分子逐步转向成为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人都曾说过,《共产党宣言》为帮助他们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积极追求真理提供了重要思想文本。

  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不仅体现在“知”上,还表现在“行”上。一腔热血远不能满足革命实践的现实诉求,非付诸革命实践不可。为践行“社会革命者”的诺言,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从“读有字之小书”到“读无字之大书”,深入工厂内部,调查了解工人疾苦,通过宣传教育和组织工人团体、领导工人运动,进一步践行“为真理,海枯石烂心不变”的坚定信仰。

 

  第二,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五四运动以后,一大批初具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聚集“渔阳里”,热情介绍俄国十月革命,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宣传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他们敢于把产生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理论拿来指导落后国家的革命实践,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是敢为人先的创举,是开天辟地的大事。

  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还表现在“渔阳里”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发祥地上。在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第一个共青团组织、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培养青年干部的学校、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的工会组织、第一个党的出版机构,极大推进了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运动。从某种程度上讲,“渔阳里”可谓中华民族红色基因的孕育地。

 

  第三,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一个具体表现就是敢于同错误言行做坚决斗争。1918年,陈独秀遭到逮捕,过了83天牢狱生活。但他乐观地指出,青年要立志出了研究室就进监狱,出了监狱就进研究室,这才是人生最高尚优美的生活。正是这种砥砺奋进的精神,促使早期先进知识分子坚定了革命信念。

 

  第四,报国为民的奉献精神。

 

  李启汉曾与陈独秀等人在“渔阳里”创办《劳动界》周刊。为使刊物真正成为教育启发工人的阵地,他深入工人体察民生疾苦,多次组织工人罢工,终被逮捕。两年多的牢狱生活,使其身心遭受极大摧残。据李启汉的妹妹回忆:“哥哥刚从监狱里出来时,骨瘦如柴,难以辨认。”1927年4月,国民党右派发动政变,李启汉再次被捕。面对严刑拷打,李启汉宁死不屈,最终遭到杀害。像李启汉这样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未改变爱国报国之心。他们用行动证明了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总之,“渔阳里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历史源头,是走在时代前列的精神,既体现了时代要求,又传承了民族精神,是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在内的仁人志士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精神层面的一大创造和历史贡献。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研究和弘扬“渔阳里精神”,对于坚持走中国道路、凝聚中国力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为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荐稿人:xscclf 2019-05-08  执行编辑:xscclf 2019-05-08  责任编辑:zjy  2019-05-08

0
 

上一篇五四运动铸造怎样的时代品格
下一篇有我与忘我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