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
登录日期:2021-12-01 【编辑录入:xscclf】 文章出处:《中国教育报》2021年11月29日第7版 |
赋予“立德树人”新的时代内涵 |
作者:程跟锁
阅读次数:3245
|
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健全人格和现代文化意识的高层次人才是新时代高校的历史使命和根本职责,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标准。当前,需要在推进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为立德树人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新时代立德树人应凸显博大的人类情怀。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一些人逐渐被“技术统治”的合理性、“娱乐至死”的享乐主义和资本逻辑所主宰与绑架,开始追求各方面的“极致”,人的价值终极追求被淡化,人之为人的根本受到严重冲击。例如,基因编辑、人工智能、纳米技术、人机接口等前沿科技,不仅影响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还涉及人的尊严、隐私。与以往的科学技术指向客体不同的是,其直接指向人本身,指向人类主体,试图改造人。由于无法预期其后果,造成人们的普遍焦虑。人会怎样以及人类会怎样,这是时代提出的根本问题。因此,新时代“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需要学生具有人类情怀,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探索人类在科技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发展方向,同时需要伦理道德、法律规范的约束与制约。 新时代立德树人应体现整体的全球视野。科技发展导致社会存在的边界不断扩展,从部落到邦国,到民族国家,再到今天的全球化,人们的生产、生活处于普遍联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发展态势,呈现既不断竞争又相互博弈的利益格局。因此,需要关注和了解全球动向、世界前沿,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发展变化;既要学习借鉴,也要吸收其他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使我们的发展更加平稳、可持续。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除科技、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存方式、国际关系、世界格局,以及世界上各行业标准、规则都在不断创新、更替、打破和重组。相应地,人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程序规则、政策制度安排等也要因应革新,突破、更新、完善乃至改造将成为常态。因此,新时代“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需要学生具有全球视野,以不断改革的思路,适应变革的形势,从而在变革中获得发展优势。 新时代立德树人应具有鲜明的前瞻意识。农耕时代的特征是稳定,但漫长;工业化时代的特征是扩张,过猛烈;而信息时代的特征是创新,且迅捷。如今,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变得更为复杂,国际政治局势日趋复杂、经济形势持续动荡、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未来社会充满着不确定性,我们培养的人要具有创新精神、创新素养,是创新者、创造者,而不是“复制者”“搬运工”。要摈弃“小富即安”的思想,保持“居安思危”的竞争意识。工业时代追求规模效应,信息化时代则需要树立现代意识,走在时代发展与进步的最前沿。当今社会的个体化需求特征鲜明,生产力需要定制化,因此对社会的各种需求要有所了解,而且还要顾及发展的可持续性,考虑整体资源的应用、修复能力和承载能力。同时,信息化时代需要系统思维,认识到任何一项创新都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一系列产业链、价值链是相互关联的。因此,新时代“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需要学生具有鲜明的前瞻意识,能够有效应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各种挑战。 新时代立德树人应昭示正向的价值引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以“扣扣子”比喻青年教育的重要性,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育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事实证明,没有明确的价值导向,教育只会滑落为技能训练和获取个人利益的工具,培养“争权夺利”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立德树人规定了教育的根本任务,强化了立德的基础性与先导性要求,扭转了以往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破除“五唯”顽瘴痼疾,强调大学教育应该承担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与价值观的任务,不仅有助于他们的智力与职业发展,而且有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有使命感、事业心和进取心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新时代立德树人应体现教育的本质要求。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显著特点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认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合了国家目标、社会理想与个人修养,是个体成功、社会进步与国家富强的有机统一,是对我国国民教育需要培养什么人的本质规定。它超越传统智育与德育的二元区分,将德育置于教育的灵魂和统率地位。应改变“只教不育”的错误做法,以正确价值观为导向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社会责任与担当精神。同时,立德树人也排斥教育的短期性、工具性与功利性。既关注学生个体的生命成长、个体尊严与价值意义,又将学生长期的个体发展与国家社会的发展相结合,倡导以足够长的时间、足够多的耐心来成就每一个人,不放弃任何一个人,是真正的“树人成材”。 配图、荐稿人:xscclf 2021-12-01 执行编辑:xscclf 2021-12-01 责任编辑:zjy 2021-12-02 |
0 |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暂无相关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