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24-08-14 【编辑录入:xscclf】 文章出处:《解放日报》2024年8月11日第2版

一声“我愿意”和43年的寻找……
作者:凌河  阅读次数:196

1723608938876661.jpg


  “八一”过去不久,重温一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军民之情,情如鱼水;血肉相连,唇齿相依”的话。
  “军民鱼水情”的故事,在一部军史上数也数不清,“大”到晋冀鲁豫解放军打临汾城,四乡老百姓拆下遮风挡雨的26万副门板和10万椽子送到前线;二野和三野百万大军将渡长江,一夜之间就筹集到4200条木船。“小”到山东沂蒙红嫂用奶水救助一名山东兵团的小战士;14岁的女孩马毛妹,冒着枪林弹雨,只身撑着小木船往返于长江两岸,将整整两个连的解放军送到南岸。还有例如“半条被子”那样的动人故事,习近平总书记反复讲过,我们也已耳熟能详。
  现在再来追述什么呢?追述河南一名18岁的少女,为了解救八路军的一名战士,不顾乡里习俗和白眼碎嘴,毅然假扮夫妻的故事——1940年冬,八路军四纵17团政委蔡永,在突围中脑部受了重伤,来到梁城郭楼村的农民郭相山家救养,在郭相山父女的精心调养下,伤势有了好转,但就在这时,敌军包围了郭楼村,挨家挨户搜查蔡永。敌情紧急,郭相山情急之中,只好试问女儿郭瑞兰,愿不愿意与蔡政委假扮一次“夫妻”,以驱走敌军。郭瑞兰二话不说,便高声回答:“我愿意!八路军都是好人,蔡政委才是英雄!”于是她继续精心照料蔡永,并数次冒险对轮番闯入的敌军说,“这是我老公,他患了麻风病,你们不能近身”,这才救下了21岁的蔡永。
  这是一对普通的假“夫妻”吗?须知郭瑞兰只有18岁,没有成婚,也无对象,在上世纪40年代的乡间农村,这关系到一个黄花大闺女的“名声”和“清白”啊!可是一句“我愿意”,一句“八路军都是好人”,让这位18岁的未婚女儿毫不犹豫作出了抉择。
  蔡永伤未愈,就离开了郭家去追赶部队,但是几十年来,尽管南征北战,尽管升为高官,一刻也没有忘记找到郭瑞兰。由于郭家受此事牵连,只得远走他乡,所以蔡永一直无法打听到郭瑞兰的下落。直到43年后,蔡永已成为将军、空军某军军长,终于传来了郭瑞兰回到郭楼的消息。蔡永立即千里奔赴梁城,不但感激郭家父女,而且坚持要把年已六旬的郭瑞兰接到上海家中度过晚年。可是郭瑞兰拒绝了,她不要麻烦和打扰蔡将军,宁可一个人终老乡里。从这以后,蔡永每月将自己的大部分工资和津贴都寄给郭瑞兰,还经常回梁城探视郭大娘,直到她去世,蔡永亲手为她办妥丧事,还携子女在坟墓前叩首举哀……
  蔡永将军和郭瑞兰大娘都已过世,我们为什么还要讲这样的故事呢?这不是煽情,这不是一般的“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而是从中可以体会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反复强调“人民至上”的理念。
  这是因为,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言,“我们的人民是最好的人民”,所以我们党和军队毫无疑义地奉之为“上帝”;这是因为我们党和军队的初心也好,宗旨也好,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丝毫没有自己的一点私利。
  如果今天我们有的同志忘记了“人民至上”,忘记了善待和感恩群众,那么请再读一遍党史军史上那无数的“军民鱼水”和“人民养育”的铭心刻骨的故事,请再想一想原湖南省委书记、被誉为“草鞋书记”的杨正午同志的名言——“我没有什么背景,我的后台就是老百姓!”是啊,没有老百姓这个“后台”和“背景”,你什么也不是呵!




配图、荐稿人:xscclf 2024-08-14  执行编辑:xscclf 2024-08-14  责任编辑:zjy 2024-08-15

0
 

上一篇新征程上的一份纲领性文件
下一篇“发展才是硬道理”历史回响与深远意义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