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
登录日期:2012-12-14 【编辑录入:xscclf】 文章出处:《求是》2012年23期P.61 |
精神千万不能懈怠 |
作者:李迳一
阅读次数:7033
|
70多年前,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第一次接触中国共产党人,就发现在他们身上有一种不可征服的精神力量,由此断言中国的未来就掌握在他们手中。一个政党没有一种精神力量的支撑是发展不起来、强大不起来的。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共产党经历了那么多的大事、急事、难事,经受住了惊心动魄的考验,战胜了世所罕见、史所罕见的挑战,书写了举世瞩目的辉煌业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强大的精神支撑。 “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个人不卖力……继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渐渐放下了。”黄炎培1945年的这番话议论至今发人深省。世界上许多老党、大党垮台的教训告诉我们,执政时间越长,越容易出现思想麻痹,精神懈怠。“天下稍安,尤须兢慎,若便骄逸,必致丧败。”今天,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既没有了革命战争年代的枪林弹雨、血雨腥风,也没有了创业时期的缺吃少穿,艰难困苦。在巨大的成就面前,在思想观念多变、价值取向多元、生活方式多样的客观环境中,精神懈怠的危险悄然而至。有的领导干部不思进取,萎靡不振,“平平安安占位子,舒舒服服领票子、庸庸碌碌混日子”,忧患意识不够;有的心不在焉、得过且过,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当作为而不作为,工作劲头不足;有的保守封闭、思想僵化、缺乏创新,开拓精神不强。这种松懈、自满、无所作为的精神状态,看似没有腐败那样触目惊心、没有能力不足那样一目了然,只是在极少数干部身上存在,但照样会导致矛盾在推诿中升级,良机在敷衍中错失,不仅会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更会像“温水煮青蛙”那样酿成难以预料的严重后果。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人是要一点精神的。这个“精神”就是一种胸怀、一种境界、一种超越,是一种心怀人民、心忧天下的操守。对一个领导干部来讲,保持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事关发展大局、事关群众利益、事关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当前,中国经济迎难而上,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显现成效,宏观经济运行总体呈现了增速缓中趋稳、物价涨幅回落、结构调整有序推进的态势。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世界经济复苏进程缓慢曲折,势必对我国经济发展形成压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任务依然繁重。党的十八大以气势磅礴、绚丽多彩的画笔,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人民幸福生活的最美画卷。新形势、新要求,需要我们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加快推进改革发展的步伐。 振奋精神,需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着眼于新的形势、新的实践、新的任务、新的挑战,我们要展示出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勇于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打破一切束缚发展的清规戒律,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加快开拓创新步伐。振奋精神,需要有“慢不得”的危机感。思危则安,思亡则存。我们要将危机意识作为一种工作动力,时刻面对挑战和压力,牢记自己的神圣使命,牢记自己的庄严职责,抓紧工作、抓紧落实,扎扎实实地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振奋精神,需要有“坐不住”的责任感。责任感彰显精神状态。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都要有干不好工作就食不甘味、夜不成寐的劲头,有一种躺着想事、坐着议事、跑着干事的冲动,心中始终洋溢着火一般的热情,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荐稿人:xscclf 2012-12-14 执行编辑:xscclf 2012-12-14 责任编辑:zjy 2012-12-14 |
0 |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暂无相关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