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13-01-16 【编辑录入:xscclf】 文章出处:《党建研究》2012年第11期P.61

百年为期——从一句惯用语看邓小平的气魄和情怀
作者:孙业礼  阅读次数:7221

  邓小平的谈话中经常用到一个词汇——百年,比如“‘绿色革命’要坚持一百年”、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等等。以百年为期,这个看似不经意的时间概念,透露、折射出邓小平长远的战略眼光,坚定执着的行事风格和尊重历史规律、对历史负责的伟人情怀,值得我们加深认识和领会。


  百年为期,是一种思想方法,反映出邓小平长远的战略眼光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大凡伟人、领袖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站得高,看得远,有战略眼光。你对历史负责,历史才能对你负责;你常想百年,百年以后,历史和后来的人们才能常常想起你。人们普遍认为邓小平成为伟人有许多原因,而有长远战略眼光,常想百年之后的远景,常虑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以及全人类的未来,则是重要原因之一。

  比如植树,相对于要处理面临的许多国内外大事,似乎不是那么紧要,但邓小平对此非常认真。1979年3月12日,中国的第一个植树节,他到北京市大兴县庞各庄参加植树造林活动。1981年,根据他的倡议,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此后,几乎每年他都要带领家人参加义务植树活动。1991年,87岁的邓小平已不再适宜体力劳动,但他仍在植树节前为全民义务植树10周年题词:“绿化祖国,造福万代。”植树短期内见不到成效,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邓小平想的是子孙后代。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邓小平重视植树,更重视树人 ,特别是革命事业接班人的培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大批老干部回到领导岗位,这是对“文化大革命”的拨乱反正。但自然规律不可抗拒,现代化建设急需大批年轻的人才,许多老同志刚回到领导岗位又要离开,情何以堪!邓小平正是从百年大计这个角度要求大家、说服大家的。在他的推动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从建立顾问委员会制度过渡到离退休制度,成功实现了领导干部的新老交替。

  不只是树木、树人,邓小平在处理许多重大问题上都表现出百年为期的战略家的长远眼光与情怀。比如搞高能加速器,这是一项很费钱、费人力和时间的工程,在改革开放初期,许多人对此有不同看法,但邓小平坚决支持。一个民族总要有人思考和把握未来,为国家和民族多想想。只看到眼前利益的短视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认真学习和领会百年为期的思想方法和长远战略眼光,我们的工作才能不断地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经得起子孙后代的检验。 


  百年为期,是一种做人做事的风格,反映了邓小平坚定、执着的政治品格

 

  干成一件事不容易,干成一件大事更不容易,需要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坚定执著的精神。成就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干扰、冲击,甚至挫折,如果见困难就躲,见矛盾就避,朝令夕改,最后必将一事无成。邓小平说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这里的一百年并不是简单的时间概念,强调的是坚持,是执着,就是不能动摇、不能改变。邓小平在1980年1月中央召集的干部会议上就已明确指出,现在要横下心来,除了爆发大规模战争外,就要始终如一地、贯彻始终地搞这件事,一切围绕着这件事,不受任何干扰。就是爆发大规模战争,打仗以后也要继续干,或者重新干。我们全党全民要把这个雄心壮志牢固地树立起来,扭着不放,“顽固”一点,毫不动摇。

  邓小平也经常在其他场合使用百年的概念,以表达自己的坚定立场和意志。比如,1989年邓小平会见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谈到美国对中国的制裁时坚定地说:要中国来乞求,办不到。哪怕拖一百年,中国人也不会乞求取消制裁。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政治家,邓小平思想解放,行事变通,坚持实事求是,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他对信念的坚定,对看准了的事的执着追求,也一直为人们所称道。正是这两方面品格的统一,造就了邓小平的伟人风范,成就了他的丰功伟绩。


  百年为期,是一种情怀,反映了邓小平对历史及其规律的尊重,也表现了政治家的长谋远略及其历史耐心。

 

  风物长宜放眼量,历史就像一条长河,近看汹涌澎湃,远观缓缓流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以及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都有自己的规律,其规律都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只能顺势而为。

  邓小平历来重视机遇,强调速度,提倡果决,反对拖拉。与这种只争朝夕的精神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有些问题的处理上,他表现出惊人的冷静和耐心。比如“一国两制”的方针。“一国两制”,百年为期,表现出邓小平对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信心,对历史规律的把握,对港澳台人民意愿的尊重,对最终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历史耐心。

  邓小平的这种历史情怀和政治家的远图及其耐心,还表现在他对代际承继问题的把握上,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任务、责任和条件,我们这一代人还不可能做到的事,就不要勉强去做。他这样说过,有些历史问题,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不能勉强去解决。有些事件我们这一代人解决不了的,让下一代人去解决,时间越远越看得清楚。有些问题可以讲清楚,有些问题一下子不容易讲清楚,硬要去扯,分散党和人民的注意力,不符合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完善和发展问题,邓小平表现得更为冷静。晚年,他在强调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同时告诫全党:“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十几代人、几十代人已经远远超出了百年的概念。一代伟人的历史情怀,以及他对历史发展规律的尊重,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邓小平非常注重并善于总结经验,包括自己思考和处理问题的经验,并自觉地遵从规律。1993年,89岁的邓小平在同身边人员谈西雅图会议和香港问题时表示,处理国际问题要非常冷静。我最近处理问题有点急,这是老年人的心态,今后不宜再过问政治问题。此后,邓小平果断关闭了自己的战略思维,不再过问政治。这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对国家、民族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政治态度,也再一次表现出他对自然规律、历史规律的敬畏和遵从。




荐稿人:xscclf 2013-01-16  执行编辑:xscclf 2013-01-16  责任编辑:zjy 2013-01-16

0
 

上一篇党员资格极其重要——读列宁的《进一步,退两步》
下一篇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