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
|
登录日期:2009-08-10 【编辑录入:zhujuy】 文章出处:2009.6.12 |
|
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搞载人航天 | |
作者:李鸣生
阅读次数:20378
|
|
中国到底搞不搞载人航天?这个话题引发了七年的激烈论战。李鸣生的长篇报告文学《千古一梦——中国人第一次离开地球的故事》(江西人民出版社和百花洲出版社联合出版)披露了内情。现摘编如下。 1992年1月8日,中央专委召开第五次会议,专门研究中国载人航天问题。这次专委会由李鹏主持。中央专委经过讨论,最后形成的意见是:立即发展我国的载人航天很有必要,而且应当从载人飞船起步;但还要组织全国有关专家,再作一次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 二百余名专家接到通知后,迅速秘密云集北京,即刻展开论证工作。然而,接下来不久,中国自己的一次发射,让这二百多名专家惊出一身冷汗:1992年3月22日,中国在西昌发射场发射“长二捆”大型运载火箭。“长二捆”火箭是准备改进后用于发射载人飞船的,已被专家们写进了论证报告,此次发射的结果将直接影响甚至决定载人飞船的命运。结果,“点火”命令下达后,“长二捆”火箭咕嘟了几下,便一屁股坐回发射架上,一个劲儿地冒烟,就是不升天。 “长二捆”火箭发射失利后,航天界气氛紧张,风云突变,尽管航空航天部两位部长主动向中央写了检查,专家们也很快查找到了火箭故障的原因,但反对载人飞船工程上马的“风声”还是很快“刮”了起来。 “风声”很快也“刮”到了论证会场,二百余名专家的内心自然有了微妙变化;会场气氛也明显出现异常。有的专家的心里忐忑不安,先前那份踏实的感觉好像一下去了不少;有的专家睡不好觉,满脑子里都在画着一个个的问号;有的专家担心中央会改变决心,夜半三更,竟跑到航天部林宗棠和刘纪原两位部长的办公室,打听“内幕情况”。直至两位部长来到专家论证会场,请大家放心,二百多名专家的心这才踏实了许多。 然而,要拿出一个保证中央满意并通过的载人航天方案,谈何容易! 难就难在,方案要好,花钱要少。此前预算出来的经费,只能是一个大概。而这次专家组一算,包括基建费用至少需要90个亿!也就是说,超出了最初预算的两倍! 专家们很清楚,要搞载人飞船,没有相当数量的经费做保证,根本无法进行;同时也明白,国家口袋里就那么多钱,要想通过方案,唯一的办法就是每个系统、每个环节都抠着算——能省一分是一分,能省一元是一元。他们中不少人都还记得,上世纪50年代搞“两弹一星”时,每个部门的经费预算做得相当精细,最典型的是第一枚导弹的研究规划经费预算,居然精确到了一元钱!这是1956年9月15日聂荣臻给周恩来的一份工作报告中留下的数字。这份报告的原件是这样写的:关于导弹管理局及导弹研究院所需要房子,已经习仲勋同志批准今年在西郊先建2.5000万平方米,房屋造价连同移民、移坟、赔偿、管理、勘探设计等费用,共计需款344.055万元……为便于教学和工作准备,急需购置一部教学仪器、技术图书和一笔开办费,初步计算约需27.1541万元……妥否,请批示。请注意,这笔经费的最末一位数字,是一元钱!据说分管科技工作的聂荣臻元帅最初审计到这笔预算报告时,感动得流出了热泪,他说,哪怕从我们工资袋里抠,也要给科学家们多抠出几块钱来搞科研! 1992年6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终于完成了。 9月21日,中央政治局在中南海勤政殿召开常委会议,专题审议《中央专委关于开展我国载人飞船工程研制的请示》报告。会议由中共总书记江泽民主持。讨论到经费问题时,会场气氛出现高潮。一位政治局常委问,载人飞船的研制工作,目前最大的困难到底是什么?
|
|
0 | |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暂无相关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