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从过去演化而来,不懂得过去,就无法理解现在。故而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审视历史,以求发现其新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所思考的历史,几乎都是前人思考过的。在很大程度上,我们今天所能做的只是对其“重新思考”而已。也惟有“重新思考”,我们才能不断发现历史的价值。
党史专著《苦难辉煌》就是个好例子。这本书出版不到两年,已印刷了18次,印数达到50万册。这本书的特色或者创新之处,就是把党和军队历史放在国际大背景下描绘,从追寻国家命运和民族命运角度来研究中国革命史。有网友评论,读这本书能避免因走得太快太急而忘掉了当初我们出发的理由,可以增添自己奋斗的动力。
事实上,当代人永远不可能回到“纯粹的过去”,至多只能回到“当代人理解的过去”。这也决定了历史不像古董,能一代又一代以基本不变的物质形态传承下去,而是需要借助“重新思考”薪火相传。当然,这种“重新思考”,不是把历史作为任意拿捏的“玩偶”,故意站在前人思考对立面“标新立异”,或从实用主义出发颠覆前人结论乱“翻案”,或把今人观念强套在古人身上随意阐发,而是用历史唯物主义态度回望历史长河,准确把握深埋于历史尘埃中却具有生命力的历史真相、文化精华、精神实质。
发现历史的价值是一种创新。首先在于吃透“本义”,历史是客观存在,有其特定内涵和本质意义,“重新思考”并非“重估一切价值”,而是在继承中取舍和提炼。其次在于吃透“他义”,因历史局限性,前人思考中往往是正确与谬误并存,故而对前人认识,也要放出眼光“拿来”。其三是拿出“我义”,在“本义”和“他义”基础上,对历史文化作出准确解读。也只有这“三义”有机结合,才有可能在还原历史本来面貌中揭示本质,在不断发现历史新价值中启示当今。
如今,历史文化越来越热了,这本是好事,但其中有些倾向也令人担忧。比如不分精华糟粕,过度渲染帝王将相们烛影摇红、宫闱秘闻、煮豆燃萁、勾心斗角的稗官野史;或不管史实,片面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大做历史人物翻案文章以哗众取宠;或将历史文化名人及重大历史发明创造恶搞到底。无论是曲解误读戏说历史,还是歪批阉割恶搞历史,都已不是在“重新思考”中发现历史的价值,而是在混淆是非,搞乱价值观。
发现历史的价值离不开质疑。人类难免有偏见,有质疑才能不断消除偏见,接近真理性认识。质疑实际上是对假定前提进行检验,如果没有这种检验,认识就会陷入僵化。但质疑是对思维定势怀着戒心,同时设想现存问题的各种可能答案并小心求证。“想当然”或“对着干”式审视历史不是质疑,是走极端,而极端往往通向愚蠢,又哪里还能发现历史的价值。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善于向后看,才能正确向前看。向后看得远看得真,才能向前走得更远,做出准确抉择。由是,以敬畏之心“重新思考”,不断发现历史的价值,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化建设,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应当成为一种文化自觉。
荐稿人:tmy 执行编辑:tmy 2011.1.8 责任编辑:zjy 2011.1.9
|